搶抓農時不負春--十三團春耕備播準備足勢頭強
眼下既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備播的關鍵時節。
十三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春耕生產,確保疫情防控與春耕備播“兩不誤、兩促進”。
廣袤的幸福鎮大地,一幅幅‘人勤春來早,農戶春播忙’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和煦的春風、明媚的春光、花紅柳綠的大地……在塔里木河上游南岸的十三團處處感受著大美春光。伴隨著集鋪膜、點種、覆土“一體化”的棉花播種機“轟隆轟隆”作業聲,一行行筆直的“玉帶”向遠處延伸。日前,在十三團一連,棉農們正忙著播種棉花,勤勞的十三團干部職工已經奏響了“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的交響曲。
農業培訓,及時給予技術支持。
手機屏幕上,全國人大代表、道德模范、該團11連“兩委”尤良英的抖音短視頻火了,許多棗農紛紛關注她,收看學習紅棗疏密提干種植技術;田間地頭,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蔡勇正在指導群眾修剪蘋果樹。線上“面對面”提技能、線下“手把手”作指導,是該團為切實解決職工群眾春耕中的“疑難雜癥”,為種植戶“傳經送寶”、保障春耕順利進行的重要舉措。
在抓緊抓實團場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該團嚴把農事節令,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組織成立了果樹、棉花、畜牧養殖等三大產業農技專家服務隊,通過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抓緊抓實果樹、棉花等春耕備播技術培訓指導,積極引導專業合作社和承包戶分時下園下地、分散干活,確保春耕生產的技術服務不斷檔、不缺位。
農資供應,提供充足物資保障。
春耕時節,農資保障是關鍵。該團十二連職工蔡紅友喜笑顏開地說:“黨支部提前為我們老百姓預定了農資并送貨到家門口,這下,我一點也不發愁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該團有相當一部分承包戶未能及時訂購上春播農資,為統籌做好無儲備農資承包戶春播農資儲備工作,該團要求各基層連隊對所有承包戶進行農資儲備統計,綜合研判,與一師供銷公司、團內農資銷售商戶和農機戶對接協調,提前進行農資備貨,暢通進貨渠道,開展農資聯合配售服務,快速響應,送貨上門。蔡紅友只是全團近百名未儲備農資承包職工中被團黨委關心愛護的一個縮影。吃下“定心丸”的全團各承包戶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了。在疫情防控期間,為解決農戶農資供應難題,該團開辟農資運輸綠色通道,采取連隊集中購買、專人專車代購、農資商戶配送到連隊等方式,服務春耕生產。目前,該團春耕市場農資儲備物資豐富,能夠滿足春耕生產需要。
綠色發展,著力化解田間“白色污染”。
“你看嘛,再不清理回收,這些地膜都和土壤連接成塊了。”3月23日,正在棉田撿拾殘膜的十三團六連承包戶李金寶告訴筆者,廢舊地膜在土壤中形成隔離層,既影響肥效,又影響棉花生長。他今年種植42畝棉花,每年他都利用農閑時節,爭取把殘膜全部清理干凈,確保播種順利進行。
據了解,廢舊地膜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殘存期達20年以上,如不及時清理回收,土壤中的殘膜量會逐年積累,直接破壞土壤原有的結構,降低耕地質量,導致農作物減產。而且大量廢舊地膜隨意棄置,大風刮過后,地膜被吹至房前屋后、田間、樹梢,影響團場環境美觀,造成“視覺污染”,直接影響團場環境衛生。該團多年來一直把加強地膜回收工作作為綠色發展的首要任務,在不斷更新殘膜回收機械、最大限度地增加殘膜回收率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措施和檢查考核機制,強化監督檢查,著力化解田間“白色污染”。
安全生產,保證春耕有序推進。
“我們必須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檢驗,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檢審驗工作責任,所有機具一律到規定的場所檢驗,確保機具聯動正常,無安全隱患;進一步規范檢驗標準,確保檢驗質量,對參檢的拖拉機一律要“人、機、證、保單”齊全,對達不到要求的拖拉機,要求其整改后重新檢驗,對無牌無證、假牌假證或挪用、轉借號牌等行為一律不予年檢,并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罰,責令恢復……”在今年的春耕備播部署會上,十三團黨委書記、祁裕的講話擲地有聲。該團在抓好春耕農機安全檢查的同時,還強化對廣大職工群眾的安全教育,通過廣播,懸掛橫幅、召開會議、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加強交通安全、居民群眾日常用電、用氣、用水、防火及農藥使用等方面的安全宣傳教育,努力營造安全有序的
正值農耕好時節,十三團正科學有序地開展春耕生產工作。截至目前,這個團完成果樹整枝修剪施肥和病蟲害防治近13萬畝,完成棉花和水稻等農作物春灌面積近18萬畝,春耕春播工作正有序展開,全團31萬畝耕地已經枕戈待旦為職工群眾實現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