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事關“你我他” —致全團人民群眾的一封信
尊敬的廣大人民群眾:
您們好!
為全面掌握我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隱患情況,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經黨中央、國務院研究,決定于2020年至2022年全面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
一、普查目的和意義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開展普查,摸清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重點地區抗災能力,客觀認識全國和各地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平,為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事關全社會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普查內容和對象
本次普查涉及的對象包括與自然災害相關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等。普查涉及的自然災害類型主要有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災等。普查內容包括主要自然災害致災調查與評估,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三次產業、資源和環境等承災體調查與評估,歷史災害調查與評估,綜合減災資源(能力)調查與評估,重點隱患調查與評估,主要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以及災害綜合風險評估與區劃等。
普查工作“國之所系、民之所愿,事關你我、惠及民生”,要全面完成國家普查任務,我們的工作離不開您的積極參與、配合和支持,在普查工作中若需入戶或者進行問卷調查希望并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八團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1年2月25日
安全小貼士
自然災害自救知識宣傳
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掌握避災自救基本常識、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是把自然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的有效途徑。下面,宣傳幾種常見自然災害應急自救知識。
一、風災自救知識
(一)躲避龍卷風最佳處在哪里?
1、地下室、防空洞、涵洞、高樓最底層都是躲避龍卷風最佳處。
2、在田野空曠處遇到龍卷風時,可選擇溝渠、河床等低洼處臥倒。
(二)風中行車怎樣保證安全?
1、汽車上高速公路時,特別注意從車輛側面刮來的風,車速過快,容易翻車。
2、穿越積水較深的路面時,不要猛加油門。
3、盡量不要駕車外出,不得已在外駕車應減速慢行,保持與前方車輛的距離。
4、行駛中遇強風侵襲,應停靠路邊,不可強行駕駛。
5、車輛停放在地勢較高、空曠的地方,不要停留在廣告牌、臨時建筑和枯樹下。
(三)風暴中遭遇雷電怎么辦?
1、避免站在最高的物體附近或使自己成為最高的物體。
2、如果在戶外,盡快轉移到房子里或汽車里,并關好窗戶。
3、不要騎自行車或摩托車,不要站在高大孤單的樹下。
4、和其他人一起避難時,彼此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5、在空曠的地方不要臥倒,可就地蹲下,兩腳并攏兩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以降低身體高度。
二、水災自救知識
(一)易受水災侵害的居民日常防范措施在哪些?
1、平時多學習一些防災、減災知識,養成關注天氣預報的科學生活習慣,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做好家庭防護準備。
2、地處洼地的居民要準備沙袋、擋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門檻,設置擋水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屋。
(二)洪水襲來時,來不及轉移怎么辦?
1、向高處轉移。如在基礎牢固的房頂搭建臨時帳篷。
2、身處危房時,要迅速撤離,尋找安全堅固處所,避免落入水中。
3、除非在水中可能沖垮建筑物或水面沒過屋頂被迫撤離,否則待著別動,等水停止上漲再逃離。
4、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訊設施聯系救援。可利用眼鏡片、鏡子在陽光照射下的反光發出求救信號。
5、夜晚利用手電筒及火光發出求救信號。
6、當發現救援人員時,應及時揮動鮮艷的衣物、紅領巾等物品,發出救援信號。
(三)被洪水圍困在建筑物上怎么辦?
1、被困時,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經過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
如可能坍塌,馬上向安全處轉移。
2、發生饑餓口渴時,要挑選水性好、身體健康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潔凈的飲水。
3、保管好通訊工具,及時與救援部門聯系,以取得幫助。
4、利用燃火、放煙、呼喊及揮動鮮艷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讓搜救人員發現,得到援助。
三、滑坡災害自救知識
(一)滑坡到來前有許多前兆,應如何正確辯別?
1、當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該沉陷與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較厚的人工土無關時,將有可能發生滑坡。
2、山坡上建筑物變形,而且變形有一定的規律。
3、泉水、井水的水質渾濁,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滲水或出現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現象。
4、地下發生異常響聲,而且出現這種響動的同時,家禽、家畜有異常反應。
(二)如何選擇臨時避災場地?
1、應在滑坡隱患區附近提前選擇幾處安全的避難場地。
2、避災場地應選擇在易滑坡兩側邊界外圍。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離原居住處越近越好,交通、水、電越方便越好。
(三)滑坡發生時正在滑坡的山體上怎么辦?
1、向垂直滑坡的方向逃離,并盡快在周圍尋找安全地帶。
2、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