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0000000-2022-00178 | 發布機構: | 政府辦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2-11-17 | 廢止日期: | |
文 號: | 主題分類: | 統計信息 | |
關鍵詞: |
2022年一師《塔里木統計》第七十二期(1-9月勞動工資分析)
從業人員 平均工資增速放緩
—— 2022年1-9月第一師阿拉爾市勞動工資情況簡析
根據勞動工資報表制度,2022年國家統計局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從基本單位名錄庫抽取一定比例單位開展勞動工資抽樣調查季報工作。本年三季度,師市被抽中“四下”單位133家(其中一產14家、二產6家、三產113家);“四上”單位417家開展勞動工資季報工作(其中二產155家、三產262家)。
一、基本情況
據勞動工資季報(“四下”單位為抽樣)資料顯示:2022年3季度,一師“四上”單位和“四下”單位合計期末從業人數57826人,較上年同期減少5228人,同比下降8.3%;從業人員工資總額3360922千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29972千元,同比增長27.7%;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6675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60元,同比增長14.8%。
二、主要特點
(一)“四上”企業總量增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主導
據統計:三季度“四上”企業417家,較上年同期增加95家。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155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37.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110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26.4%;房地產業55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3.2%;建筑業46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1.0%;規模以上服務業43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0.3%;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8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9%。
(二)建筑業期末從業人數減少
分行業來看:涉及的十八個行業中,十四個行業從業人員增加3424人;五個行業從業人員減少8532人,其中建筑業減少8279人,其他四個期末從業人員減少的行業分別為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均在合理范圍內。分行業從業人員增減情況如下表:
表1 三季度分行業從業人員變動表
從業人員期末人數(人)
分行業
2022年三季度
2021年三季度
增減絕對數
增長率(%)
合 計
57826
63054
-5228
-8.3
農、林、牧、漁業
308
260
48
18.5
采礦業
20
38
-18
-47.4
制造業
16403
15728
675
4.3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1576
1543
33
2.1
建筑業
20408
28687
-8279
-28.9
批發和零售業
1950
1727
223
12.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433
452
-19
-4.2
住宿和餐飲業
121
281
-160
-56.9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98
154
-56
-36.4
金融業
499
125
374
299.2
房地產業
1337
1260
77
6.1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878
1490
388
26.0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306
265
41
15.5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630
673
957
142.2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91
73
18
24.7
教育
3342
3247
95
2.9
衛生和社會工作
3036
2983
53
1.8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66
130
36
27.7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933
527
406
77.0
(三)多數行業平均工資保持增長
一師“四上”單位和“四下”單位月平均工資6676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60元,同比增長14.8%。
分行業來看:涉及的十八個行業中,十七個行業從業平均工資均呈增長趨勢;僅住宿和餐飲業月平均工資下降,其中阿拉爾市塔河花園酒店有限公司,平均工資5191元,同比下降14.7%,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該企業本年6月開始承包給西部綠洲國際實業有限公司阿拉爾分公司,財務由該公司核算,塔河花園僅余財務人員,因此該名員工的工資即為塔河花園的工資水平。分行業平均工資如下表:
表2 三季度分行業平均工資變動表
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元)
分行業
2022年三季度
2021年三季度
增減絕對數
增長率%
合 計
6676
5816
860
14.8
農、林、牧、漁業
6180
5666
515
9.1
采礦業
4259
3687
573
15.5
制造業
5173
4741
431
9.1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6636
6184
452
7.3
建筑業
6628
5544
1084
19.6
批發和零售業
5609
5020
589
11.7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949
4898
1051
21.5
住宿和餐飲業
4312
4683
-371
-7.9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3380
2741
639
23.3
金融業
10508
6107
4401
72.1
房地產業
4266
3741
525
14.0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5379
4701
678
14.4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8128
6980
1148
16.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5754
3588
2166
60.4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6947
5976
971
16.3
教育
12864
10053
2811
28.0
衛生和社會工作
11332
10704
628
5.9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9175
5712
3463
60.6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8403
5926
2476
41.8
三、存在的問題
(一)不同行業間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差距過大。三季度,多數行業月平均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教育業月平均工資為12864元,與平均工資最低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380元相比,高出9484元,兩行業間形成明顯收入差距。
(二)住宿和餐飲業月平均工資下降。三季度,住宿和餐飲業期末從業人員121人,同比下降56.9%,月平均工資4312元,同比下降7.9%受疫情影響,住宿和餐飲業從業人數和月平均工資均下降。
四、相關工作建議
(一)加強職業教育,改善就業環境。企業“招工難、留人難”矛盾仍然突出,繼續面臨勞動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雙重壓力。經濟的發展、產業的升級,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是政府要繼續加大職業培訓力度,使職工能夠掌握更多更高的職業技能,以充分適應市場的要求。二是企業兩手抓,一手抓硬件,改進生產工藝、改善作業流程,提高勞動生產率;一手抓軟件,注重企業文化,改善用工條件,完善用工機制,雙管齊下,創造平穩有序的就業環境。
(二)完善政策,促進從業人員工資合理增長。積極落實國家收入分配政策,在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的情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確保最低工資水平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提高,保護低收入和弱勢群體的利益。三是認真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加大勞動保障監督監察力度,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確保勞動者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從業人員 平均工資增速放緩
—— 2022年1-9月第一師阿拉爾市勞動工資情況簡析
根據勞動工資報表制度,2022年國家統計局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從基本單位名錄庫抽取一定比例單位開展勞動工資抽樣調查季報工作。本年三季度,師市被抽中“四下”單位133家(其中一產14家、二產6家、三產113家);“四上”單位417家開展勞動工資季報工作(其中二產155家、三產262家)。
一、基本情況
據勞動工資季報(“四下”單位為抽樣)資料顯示:2022年3季度,一師“四上”單位和“四下”單位合計期末從業人數57826人,較上年同期減少5228人,同比下降8.3%;從業人員工資總額3360922千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29972千元,同比增長27.7%;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6675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60元,同比增長14.8%。
二、主要特點
(一)“四上”企業總量增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主導
據統計:三季度“四上”企業417家,較上年同期增加95家。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155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37.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110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26.4%;房地產業55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3.2%;建筑業46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1.0%;規模以上服務業43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0.3%;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8家,占“四上”企業的比重為1.9%。
(二)建筑業期末從業人數減少
分行業來看:涉及的十八個行業中,十四個行業從業人員增加3424人;五個行業從業人員減少8532人,其中建筑業減少8279人,其他四個期末從業人員減少的行業分別為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均在合理范圍內。分行業從業人員增減情況如下表:
表1 三季度分行業從業人員變動表
| 從業人員期末人數(人) | |||
分行業 | 2022年三季度 | 2021年三季度 | 增減絕對數 | 增長率(%) |
合 計 | 57826 | 63054 | -5228 | -8.3 |
農、林、牧、漁業 | 308 | 260 | 48 | 18.5 |
采礦業 | 20 | 38 | -18 | -47.4 |
制造業 | 16403 | 15728 | 675 | 4.3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1576 | 1543 | 33 | 2.1 |
建筑業 | 20408 | 28687 | -8279 | -28.9 |
批發和零售業 | 1950 | 1727 | 223 | 12.9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433 | 452 | -19 | -4.2 |
住宿和餐飲業 | 121 | 281 | -160 | -56.9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98 | 154 | -56 | -36.4 |
金融業 | 499 | 125 | 374 | 299.2 |
房地產業 | 1337 | 1260 | 77 | 6.1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1878 | 1490 | 388 | 26.0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306 | 265 | 41 | 15.5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1630 | 673 | 957 | 142.2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91 | 73 | 18 | 24.7 |
教育 | 3342 | 3247 | 95 | 2.9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3036 | 2983 | 53 | 1.8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166 | 130 | 36 | 27.7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933 | 527 | 406 | 77.0 |
(三)多數行業平均工資保持增長
一師“四上”單位和“四下”單位月平均工資6676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60元,同比增長14.8%。
分行業來看:涉及的十八個行業中,十七個行業從業平均工資均呈增長趨勢;僅住宿和餐飲業月平均工資下降,其中阿拉爾市塔河花園酒店有限公司,平均工資5191元,同比下降14.7%,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該企業本年6月開始承包給西部綠洲國際實業有限公司阿拉爾分公司,財務由該公司核算,塔河花園僅余財務人員,因此該名員工的工資即為塔河花園的工資水平。分行業平均工資如下表:
表2 三季度分行業平均工資變動表
| 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元) | |||
分行業 | 2022年三季度 | 2021年三季度 | 增減絕對數 | 增長率% |
合 計 | 6676 | 5816 | 860 | 14.8 |
農、林、牧、漁業 | 6180 | 5666 | 515 | 9.1 |
采礦業 | 4259 | 3687 | 573 | 15.5 |
制造業 | 5173 | 4741 | 431 | 9.1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6636 | 6184 | 452 | 7.3 |
建筑業 | 6628 | 5544 | 1084 | 19.6 |
批發和零售業 | 5609 | 5020 | 589 | 11.7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5949 | 4898 | 1051 | 21.5 |
住宿和餐飲業 | 4312 | 4683 | -371 | -7.9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3380 | 2741 | 639 | 23.3 |
金融業 | 10508 | 6107 | 4401 | 72.1 |
房地產業 | 4266 | 3741 | 525 | 14.0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5379 | 4701 | 678 | 14.4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8128 | 6980 | 1148 | 16.4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5754 | 3588 | 2166 | 60.4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6947 | 5976 | 971 | 16.3 |
教育 | 12864 | 10053 | 2811 | 28.0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11332 | 10704 | 628 | 5.9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9175 | 5712 | 3463 | 60.6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8403 | 5926 | 2476 | 41.8 |
三、存在的問題
(一)不同行業間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差距過大。三季度,多數行業月平均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教育業月平均工資為12864元,與平均工資最低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380元相比,高出9484元,兩行業間形成明顯收入差距。
(二)住宿和餐飲業月平均工資下降。三季度,住宿和餐飲業期末從業人員121人,同比下降56.9%,月平均工資4312元,同比下降7.9%受疫情影響,住宿和餐飲業從業人數和月平均工資均下降。
四、相關工作建議
(一)加強職業教育,改善就業環境。企業“招工難、留人難”矛盾仍然突出,繼續面臨勞動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雙重壓力。經濟的發展、產業的升級,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是政府要繼續加大職業培訓力度,使職工能夠掌握更多更高的職業技能,以充分適應市場的要求。二是企業兩手抓,一手抓硬件,改進生產工藝、改善作業流程,提高勞動生產率;一手抓軟件,注重企業文化,改善用工條件,完善用工機制,雙管齊下,創造平穩有序的就業環境。
(二)完善政策,促進從業人員工資合理增長。積極落實國家收入分配政策,在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的情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確保最低工資水平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提高,保護低收入和弱勢群體的利益。三是認真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加大勞動保障監督監察力度,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確保勞動者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