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0000000-2024-00066 | 發布機構: | |
生成日期: | 2024-02-20 | 廢止日期: | |
文 號: | 主題分類: | 統計信息 | |
關鍵詞: |
2024年一師《塔里木統計》第五期(2023年1-12月農業分析)
農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 2023年1-12月第一師阿拉爾市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簡析
師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穩糧、優棉、強果、興畜、促特色”要求,深入開展種業振興行動、棉花質量提升行動、畜牧業“四大行動”,確保師域范圍內糧油蔬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2023年,師市農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大幅提升。
一、農業經濟運行情況
2023年,師市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完成總產值380.54億元,同比增長7.2%(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種植業總產值完成332.78億元,增長7.3%;林業總產值完成6.17億元,增長8.3%;牧業總產值完成23.06億元,增長2.5%;漁業總產值完成2.63億元,增長18.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15.90億元,增長9.2%。
二、生產特點
(一)糧油種植規模擴大,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師市高度重視并嚴格履行糧油安全生產責任,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糧油種植面積,促進糧油產量大幅增長。2023年糧食面積達到70.66萬畝、增長142.9%,產量總計41.47萬噸、增長115.2%,其中:稻谷面積17.61萬畝、增長100.7%,產量12.11萬噸、增長101.8%;小麥面積13.81萬畝、增長126.1%,產量6.86萬噸、增長131.2%;玉米面積25.68萬畝、增長126.9%,產量20.13萬噸、增長118.9%;大豆面積10.48萬畝、增長346.7%,產量1.51萬噸、增長70.1%。油料面積4.66萬畝、增長202.4%,產量1.87萬噸、增長107.3%,其中:花生面積3.52萬畝、增長187.4%,產量1.58萬噸、增長95.3%;葵花籽面積0.90萬畝、增長302.4%,產量0.24萬噸、增長233.4%。(如表1所示)
表1 2023年一師糧食生產情況表
計量單位:畝、噸
指 標
播種面積
收獲產量
2023年
2022年
增速%
2023年
2022年
增速%
糧 食
706561
290846
142.9
414741
192684
115.2
稻 谷
176083
87735
100.7
121124
60007
101.8
小 麥
138075
61079
126.1
68562
29658
131.2
玉 米
256802
113183
126.9
201281
91950
118.9
大 豆
104794
23457
346.7
15058
8851
70.1
油 料
46619
15415
202.4
18680
9010
107.3
花 生
35209
12250
187.4
15796
8088
95.3
分團鎮看:一團、二團、三團、六團、七團、九團、十團、十一團、十二團、十三團、十六團面積較上年增長2萬畝以上,糧食面積、產量增量分別占師市增量87.5%、88.8%;一團、二團、三團、六團、七團、八團、九團、十二團、十四團、十六團油料面積和產量均增長100%以上,分別達到4.02萬畝、1.92萬噸,占全師86.2%、83.5%。
(二)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師市持續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優化品種結構,強化特色蔬菜種植力度,積極推廣多茬輪作種植模式,提高蔬菜生產水平,促進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23年蔬菜種植19.02萬畝、增長69.6%,收獲產量48.58萬噸、增長87.1%,其中:辣椒12.86萬畝、增長115.8%,收獲31.88萬噸、增長181.0%(工業辣椒8.39萬畝、增長101.8%,收獲21.64萬噸、增長126.7%)。蔬菜產值達到26.36億元,增長86.3%,拉動農業增長3.4個百分點,占農業產值比重6.9%,較上年增長3.0個百分點。
分團鎮看:7個團鎮蔬菜產量增長超過100%,分別是二團、五團、七團、八團、九團、十團、十二團,產量總計35.48萬噸、增長153.9%,產值達到19.27億元、增長175.9%,占農業增速貢獻比例45.1%(其中工業辣椒合計19.83萬噸,占全師蔬菜比重40.8%)。
(三)水果產量有升有降,總體生產趨向穩定
師市堅持加大高標準果園建設投入,加強果園提升改造,不斷促進水果產業提質增效。2023年,在紅棗面積減少和四團吊干杏受災大幅減產的情況下,全師水果收獲203.94萬噸、增長2.8%,整體水果生產趨勢穩定,產量略有增長,其中:蘋果產量54.91萬噸、增長11.2%,梨產量40.63萬噸、增長13.3%,杏產量5.55萬噸、下降27.7%,紅棗產量93.44萬噸、下降4.2%。
分團鎮看:主要是一團、六團、九團、十一團、十六團水果產量較上年增長萬噸以上,共計69.33萬噸、增長15.8%,拉動農業增長2.6個百分點。
(四)畜牧業穩中有進,主要牲畜存欄出欄二增一降
始終落實落細扶持養殖生產優惠政策,增強養殖企業(戶)生產信心,牲畜、家禽產能整體穩定,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2023年師市畜牧業產值達到23.06億元、增長2.5%。主要牲畜存欄68.80萬頭(只)、增長5.8%,出欄80.92萬頭(只)、增長0.8%,其中:牛存欄5.15萬頭、增長0.6%,出欄3.53萬頭、增長9.6%;羊存欄40.45萬只、增長18.6%,出欄36.88萬頭、增長2.2%;豬存欄23.20萬頭、下降10.1%,出欄40.51萬頭、下降1.2%。家禽存欄47.37萬只、增長9.8%,出欄154.17萬只、下降1.2%(如表2所示)。肉蛋奶等畜禽產品供給充足,其中:主要畜禽肉產量4.84萬噸、增長1.7%,禽蛋產量4510噸、增長4.9%,牛奶產量12.77萬噸、增長19.3%。
分團鎮看:牛奶產量增長點主要在五團,產量達到7.85萬噸,占師市比重61.5%,較上年增長1.61萬噸,增長25.7%,拉動農業增長0.3個百分點。
表2 2023年一師主要畜禽存欄、出欄情況表
計量單位:萬頭(只)
指 標
期 別
主 要 牲 畜
家 禽
牛
羊
豬
存 欄
2023年
68.80
5.15
40.45
23.20
47.37
2022年
65.05
5.12
34.12
25.81
43.13
增速%
5.8
0.6
18.6
-10.1
9.8
出 欄
2023年
80.92
3.53
36.88
40.51
154.17
2022年
80.29
3.22
36.07
40.99
156.05
增速%
0.8
9.6
2.2
-1.2
-1.2
三、存在的問題
(一)大豆實際收獲損失量較大。師市高溫天氣較多,豆莢成熟失水較快,極易發生自然炸裂,同時在收割機械采收時豆莢發生迸裂,導致大豆實際收獲畝產遠小于實測畝產(根據國調隊調研反饋,某職工春播大豆測產280公斤/畝,實收170公斤/畝,復播大豆測產170公斤/畝,實收95公斤/畝,畝損失量超過40%)。
(二)棉花減產影響不容忽視。2023年全師棉花播種面積大幅減少(41萬畝),收獲皮棉產量32.12萬噸,較上年減少5.79萬噸,拉低農業經濟3.7個百分點,對師市農業產值增速帶來較大影響。
(三)籽棉收購價格較低,外流量較大。2023年,師市籽棉收購價格達到6.8元/公斤左右,但仍低于周邊地區(例如:二師7.3元/公斤左右、三師7.5元/公斤左右),造成接近3萬噸的籽棉流失于師域之外。
四、意見建議
(一)強化服務指導,優化調整種植模式。一是各團(鎮)、鄉加強氣象監測預警,積極組織發動職工加強對大豆等糧食作物田間管理,做好耕收服務指導;二是各團(鎮)、鄉要根據自身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優選擇作物品種,擴大種植產量高、質量優的糧食作物面積,減少不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面積。
(二)提前謀劃部署,強化服務保障力度。一是各團(鎮)、鄉要統籌謀劃2024年棉花播種及管理工作,確保棉花質量產量雙提升;二是各團(鎮)、鄉在落實糧食安全生產責任、執行增糧減棉措施的同時,要強化政策、技術、農資服務保障,積極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進一步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為2024年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全力挖掘農業資源潛力,做大做強中藥材種植、小畜種養殖、大棚水產養殖等微小型產業,補齊師市農業發展短板。
(三)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獎懲機制。一是行業部門要加大對收購企業的監管,嚴格實行棉花“一試五定”檢測制度,確保收購企業不能人為降低衣分率;二是各團(鎮)、鄉要建立健全相關獎懲機制,對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將信用良好的企業在全師范圍內公示,同時嚴格監管信用較差企業的經營行為;三是師市相關單位要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力度,杜絕哄抬農資價格、串通漲價等價格欺詐行為,確保農資價格穩定,增強棉農種植積極性。
農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 2023年1-12月第一師阿拉爾市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簡析
師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穩糧、優棉、強果、興畜、促特色”要求,深入開展種業振興行動、棉花質量提升行動、畜牧業“四大行動”,確保師域范圍內糧油蔬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2023年,師市農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大幅提升。
一、農業經濟運行情況
2023年,師市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完成總產值380.54億元,同比增長7.2%(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種植業總產值完成332.78億元,增長7.3%;林業總產值完成6.17億元,增長8.3%;牧業總產值完成23.06億元,增長2.5%;漁業總產值完成2.63億元,增長18.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15.90億元,增長9.2%。
二、生產特點
(一)糧油種植規模擴大,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師市高度重視并嚴格履行糧油安全生產責任,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糧油種植面積,促進糧油產量大幅增長。2023年糧食面積達到70.66萬畝、增長142.9%,產量總計41.47萬噸、增長115.2%,其中:稻谷面積17.61萬畝、增長100.7%,產量12.11萬噸、增長101.8%;小麥面積13.81萬畝、增長126.1%,產量6.86萬噸、增長131.2%;玉米面積25.68萬畝、增長126.9%,產量20.13萬噸、增長118.9%;大豆面積10.48萬畝、增長346.7%,產量1.51萬噸、增長70.1%。油料面積4.66萬畝、增長202.4%,產量1.87萬噸、增長107.3%,其中:花生面積3.52萬畝、增長187.4%,產量1.58萬噸、增長95.3%;葵花籽面積0.90萬畝、增長302.4%,產量0.24萬噸、增長233.4%。(如表1所示)
表1 2023年一師糧食生產情況表
計量單位:畝、噸
指 標 | 播種面積 | 收獲產量 | |||||
2023年 | 2022年 | 增速% | 2023年 | 2022年 | 增速% | ||
糧 食 | 706561 | 290846 | 142.9 | 414741 | 192684 | 115.2 | |
稻 谷 | 176083 | 87735 | 100.7 | 121124 | 60007 | 101.8 | |
小 麥 | 138075 | 61079 | 126.1 | 68562 | 29658 | 131.2 | |
玉 米 | 256802 | 113183 | 126.9 | 201281 | 91950 | 118.9 | |
大 豆 | 104794 | 23457 | 346.7 | 15058 | 8851 | 70.1 | |
油 料 | 46619 | 15415 | 202.4 | 18680 | 9010 | 107.3 | |
花 生 | 35209 | 12250 | 187.4 | 15796 | 8088 | 95.3 |
分團鎮看:一團、二團、三團、六團、七團、九團、十團、十一團、十二團、十三團、十六團面積較上年增長2萬畝以上,糧食面積、產量增量分別占師市增量87.5%、88.8%;一團、二團、三團、六團、七團、八團、九團、十二團、十四團、十六團油料面積和產量均增長100%以上,分別達到4.02萬畝、1.92萬噸,占全師86.2%、83.5%。
(二)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師市持續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優化品種結構,強化特色蔬菜種植力度,積極推廣多茬輪作種植模式,提高蔬菜生產水平,促進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23年蔬菜種植19.02萬畝、增長69.6%,收獲產量48.58萬噸、增長87.1%,其中:辣椒12.86萬畝、增長115.8%,收獲31.88萬噸、增長181.0%(工業辣椒8.39萬畝、增長101.8%,收獲21.64萬噸、增長126.7%)。蔬菜產值達到26.36億元,增長86.3%,拉動農業增長3.4個百分點,占農業產值比重6.9%,較上年增長3.0個百分點。
分團鎮看:7個團鎮蔬菜產量增長超過100%,分別是二團、五團、七團、八團、九團、十團、十二團,產量總計35.48萬噸、增長153.9%,產值達到19.27億元、增長175.9%,占農業增速貢獻比例45.1%(其中工業辣椒合計19.83萬噸,占全師蔬菜比重40.8%)。
(三)水果產量有升有降,總體生產趨向穩定
師市堅持加大高標準果園建設投入,加強果園提升改造,不斷促進水果產業提質增效。2023年,在紅棗面積減少和四團吊干杏受災大幅減產的情況下,全師水果收獲203.94萬噸、增長2.8%,整體水果生產趨勢穩定,產量略有增長,其中:蘋果產量54.91萬噸、增長11.2%,梨產量40.63萬噸、增長13.3%,杏產量5.55萬噸、下降27.7%,紅棗產量93.44萬噸、下降4.2%。
分團鎮看:主要是一團、六團、九團、十一團、十六團水果產量較上年增長萬噸以上,共計69.33萬噸、增長15.8%,拉動農業增長2.6個百分點。
(四)畜牧業穩中有進,主要牲畜存欄出欄二增一降
始終落實落細扶持養殖生產優惠政策,增強養殖企業(戶)生產信心,牲畜、家禽產能整體穩定,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2023年師市畜牧業產值達到23.06億元、增長2.5%。主要牲畜存欄68.80萬頭(只)、增長5.8%,出欄80.92萬頭(只)、增長0.8%,其中:牛存欄5.15萬頭、增長0.6%,出欄3.53萬頭、增長9.6%;羊存欄40.45萬只、增長18.6%,出欄36.88萬頭、增長2.2%;豬存欄23.20萬頭、下降10.1%,出欄40.51萬頭、下降1.2%。家禽存欄47.37萬只、增長9.8%,出欄154.17萬只、下降1.2%(如表2所示)。肉蛋奶等畜禽產品供給充足,其中:主要畜禽肉產量4.84萬噸、增長1.7%,禽蛋產量4510噸、增長4.9%,牛奶產量12.77萬噸、增長19.3%。
分團鎮看:牛奶產量增長點主要在五團,產量達到7.85萬噸,占師市比重61.5%,較上年增長1.61萬噸,增長25.7%,拉動農業增長0.3個百分點。
表2 2023年一師主要畜禽存欄、出欄情況表
計量單位:萬頭(只)
指 標 | 期 別 | 主 要 牲 畜 | 家 禽 | |||
牛 | 羊 | 豬 | ||||
存 欄 | 2023年 | 68.80 | 5.15 | 40.45 | 23.20 | 47.37 |
2022年 | 65.05 | 5.12 | 34.12 | 25.81 | 43.13 | |
增速% | 5.8 | 0.6 | 18.6 | -10.1 | 9.8 | |
出 欄 | 2023年 | 80.92 | 3.53 | 36.88 | 40.51 | 154.17 |
2022年 | 80.29 | 3.22 | 36.07 | 40.99 | 156.05 | |
增速% | 0.8 | 9.6 | 2.2 | -1.2 | -1.2 |
三、存在的問題
(一)大豆實際收獲損失量較大。師市高溫天氣較多,豆莢成熟失水較快,極易發生自然炸裂,同時在收割機械采收時豆莢發生迸裂,導致大豆實際收獲畝產遠小于實測畝產(根據國調隊調研反饋,某職工春播大豆測產280公斤/畝,實收170公斤/畝,復播大豆測產170公斤/畝,實收95公斤/畝,畝損失量超過40%)。
(二)棉花減產影響不容忽視。2023年全師棉花播種面積大幅減少(41萬畝),收獲皮棉產量32.12萬噸,較上年減少5.79萬噸,拉低農業經濟3.7個百分點,對師市農業產值增速帶來較大影響。
(三)籽棉收購價格較低,外流量較大。2023年,師市籽棉收購價格達到6.8元/公斤左右,但仍低于周邊地區(例如:二師7.3元/公斤左右、三師7.5元/公斤左右),造成接近3萬噸的籽棉流失于師域之外。
四、意見建議
(一)強化服務指導,優化調整種植模式。一是各團(鎮)、鄉加強氣象監測預警,積極組織發動職工加強對大豆等糧食作物田間管理,做好耕收服務指導;二是各團(鎮)、鄉要根據自身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優選擇作物品種,擴大種植產量高、質量優的糧食作物面積,減少不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面積。
(二)提前謀劃部署,強化服務保障力度。一是各團(鎮)、鄉要統籌謀劃2024年棉花播種及管理工作,確保棉花質量產量雙提升;二是各團(鎮)、鄉在落實糧食安全生產責任、執行增糧減棉措施的同時,要強化政策、技術、農資服務保障,積極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進一步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為2024年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全力挖掘農業資源潛力,做大做強中藥材種植、小畜種養殖、大棚水產養殖等微小型產業,補齊師市農業發展短板。
(三)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獎懲機制。一是行業部門要加大對收購企業的監管,嚴格實行棉花“一試五定”檢測制度,確保收購企業不能人為降低衣分率;二是各團(鎮)、鄉要建立健全相關獎懲機制,對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將信用良好的企業在全師范圍內公示,同時嚴格監管信用較差企業的經營行為;三是師市相關單位要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力度,杜絕哄抬農資價格、串通漲價等價格欺詐行為,確保農資價格穩定,增強棉農種植積極性。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