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00000000-2020-00226 | 發布機構: | 師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
生成日期: | 2020-09-27 | 廢止日期: | |
文 號: | 主題分類: | 政策解讀 | |
關鍵詞: |
《第一師阿拉爾市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方案》解讀
為確保慎終如始抓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積極推進師市疫情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及核酸檢測能力建設,落實責任、嚴格措施,織密疫情防控網,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堅強保證。師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根據《關于轉發〈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印發〈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的通知》(兵防指發電〔2020〕451號)及《關于印發〈阿克蘇地區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阿地防控傳〔2020〕296號)精神,組織相關專業人員,結合師市疫情防控實際,草擬了《第一師阿拉爾市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方案》。
為確保實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在充分征求師市機關各部門、各團鎮鄉、街道辦、經開區等單位意見后,師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根據各單位的意見,進行了修改完善《第一師阿拉爾市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方案》。
八項監測預警機制
(一)發熱門診預警機制
1.規范設置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
(1)規范設置發熱門診。(2)完善預檢分診工作。
2.充分發揮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哨點”作用。
(1)常態化篩查。(2)閉環管理。
3.完善發熱門診預警機制。(1)啟動預警條件。(2)上報信息。(3)應急處置。
(二)環境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范圍。(1)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海鮮市場)、冷凍食品批發市場、專業冷凍冷藏庫房等;(2)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養老機構、學校、監所、托幼機構;(3)市政排水管網、商超、辦公場所、會議室、公交車、賓館、體育場(館)、候車室、餐飲場所;(4)快遞、物流車輛、物資運輸車輛及快遞包裹、物流產品;
(三)環境消殺預警機制
監測內容。在公共環境常態化開展消毒工作的基礎上,對已完成終末消毒的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居住地、就診醫療機構、陽性樣本采樣地等重點場所進行抽檢評估;對消毒后的場所、區域隨機抽檢,進行指示菌培養。
(四)冷鏈食品郵件物流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范圍。生產或加工企業的冷鏈食品,冷鏈食品批發零售環節環境和相關從業人員,冷鏈運輸工具、冷鏈倉儲、冷鏈運輸從業人員。郵政快遞分撥中心(分撥點)、快遞物流倉儲、快遞物流運輸工具、快遞從業人員。
(五)交通運輸人和物的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范圍。道路運輸企業從業人員及交通運輸工具(方向盤、門把手、人員易接觸的表面等重點部位)。
(六)重點人員的核酸檢測預警機制
檢測范圍。對新冠病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及其活動區域的人員;境外輸入人員、來自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含護工、保潔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隔離點工作人員、治安卡點等一線警務人員,商超、餐飲服務人員;農貿市場從業人員、加油加氣站工作人員、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安保人員、購買感冒退燒類藥物人員等高暴露風險的社會服務保障人員,實施定期檢測,檢測頻次1次/2周。
(七)人員不聚集的監督管理預警機制
1.一般性人員聚集。(1)聚集場所。(2)監督主體。(3)防控措施。
2.大規模人員聚集。(1)情形界定。(2)監督主體。(3)防控措施。
(八)健康碼和行程碼運用預警機制
1.常態化查驗。居民小區、復工企業、商場、餐飲、圖書館、博物館、學校、旅游景區等重點場所(部位)合理設置健康碼、行程碼、體溫檢測點。公路檢查點科學設置健康碼、行程碼、體溫檢測點,對來阿返阿人員全覆蓋、無遺漏進行監測,有力阻斷外來疫情傳播渠道。
2.預警機制。健康碼、行程碼主要分為綠碼、黃碼、紅碼三種預警提示。查驗為綠碼的人員,應及時放行,決不能人為設置障礙、限制通行。黃碼人員,應根據師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拒絕此類人員通行,并立即上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并安排專業醫護人員轉送定點醫院進行核酸、雙抗檢測。待檢測結果出來后,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并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紅碼人員立即采取隔離管控措施,并立即上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由專業醫護人員轉送定點醫院進行核酸、雙抗檢測。對該人員所乘航班、火車車廂、汽車等同乘人員采取相應管控措施,嚴控人員流動,并上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3.響應措施。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根據黃碼、紅碼人員核酸、雙抗檢測結果,確定對該人員采取醫學觀察、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等措施。同時,結合中、高風險疫區疫情發生情況,協調各工作組開展流調、病毒檢測、場所消殺等工作。對健康碼為紅碼或黃碼的人員,要耐心細致做好政策解釋,最大限度爭取群眾支持配合。
為確保慎終如始抓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積極推進師市疫情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及核酸檢測能力建設,落實責任、嚴格措施,織密疫情防控網,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堅強保證。師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根據《關于轉發〈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印發〈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的通知》(兵防指發電〔2020〕451號)及《關于印發〈阿克蘇地區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阿地防控傳〔2020〕296號)精神,組織相關專業人員,結合師市疫情防控實際,草擬了《第一師阿拉爾市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方案》。
為確保實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在充分征求師市機關各部門、各團鎮鄉、街道辦、經開區等單位意見后,師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根據各單位的意見,進行了修改完善《第一師阿拉爾市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方案》。
八項監測預警機制
(一)發熱門診預警機制
1.規范設置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
(1)規范設置發熱門診。(2)完善預檢分診工作。
2.充分發揮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哨點”作用。
(1)常態化篩查。(2)閉環管理。
3.完善發熱門診預警機制。(1)啟動預警條件。(2)上報信息。(3)應急處置。
(二)環境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范圍。(1)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海鮮市場)、冷凍食品批發市場、專業冷凍冷藏庫房等;(2)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養老機構、學校、監所、托幼機構;(3)市政排水管網、商超、辦公場所、會議室、公交車、賓館、體育場(館)、候車室、餐飲場所;(4)快遞、物流車輛、物資運輸車輛及快遞包裹、物流產品;
(三)環境消殺預警機制
監測內容。在公共環境常態化開展消毒工作的基礎上,對已完成終末消毒的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居住地、就診醫療機構、陽性樣本采樣地等重點場所進行抽檢評估;對消毒后的場所、區域隨機抽檢,進行指示菌培養。
(四)冷鏈食品郵件物流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范圍。生產或加工企業的冷鏈食品,冷鏈食品批發零售環節環境和相關從業人員,冷鏈運輸工具、冷鏈倉儲、冷鏈運輸從業人員。郵政快遞分撥中心(分撥點)、快遞物流倉儲、快遞物流運輸工具、快遞從業人員。
(五)交通運輸人和物的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范圍。道路運輸企業從業人員及交通運輸工具(方向盤、門把手、人員易接觸的表面等重點部位)。
(六)重點人員的核酸檢測預警機制
檢測范圍。對新冠病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及其活動區域的人員;境外輸入人員、來自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含護工、保潔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隔離點工作人員、治安卡點等一線警務人員,商超、餐飲服務人員;農貿市場從業人員、加油加氣站工作人員、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安保人員、購買感冒退燒類藥物人員等高暴露風險的社會服務保障人員,實施定期檢測,檢測頻次1次/2周。
(七)人員不聚集的監督管理預警機制
1.一般性人員聚集。(1)聚集場所。(2)監督主體。(3)防控措施。
2.大規模人員聚集。(1)情形界定。(2)監督主體。(3)防控措施。
(八)健康碼和行程碼運用預警機制
1.常態化查驗。居民小區、復工企業、商場、餐飲、圖書館、博物館、學校、旅游景區等重點場所(部位)合理設置健康碼、行程碼、體溫檢測點。公路檢查點科學設置健康碼、行程碼、體溫檢測點,對來阿返阿人員全覆蓋、無遺漏進行監測,有力阻斷外來疫情傳播渠道。
2.預警機制。健康碼、行程碼主要分為綠碼、黃碼、紅碼三種預警提示。查驗為綠碼的人員,應及時放行,決不能人為設置障礙、限制通行。黃碼人員,應根據師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拒絕此類人員通行,并立即上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并安排專業醫護人員轉送定點醫院進行核酸、雙抗檢測。待檢測結果出來后,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并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紅碼人員立即采取隔離管控措施,并立即上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由專業醫護人員轉送定點醫院進行核酸、雙抗檢測。對該人員所乘航班、火車車廂、汽車等同乘人員采取相應管控措施,嚴控人員流動,并上報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3.響應措施。師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根據黃碼、紅碼人員核酸、雙抗檢測結果,確定對該人員采取醫學觀察、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等措施。同時,結合中、高風險疫區疫情發生情況,協調各工作組開展流調、病毒檢測、場所消殺等工作。對健康碼為紅碼或黃碼的人員,要耐心細致做好政策解釋,最大限度爭取群眾支持配合。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