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kx-2021-00035 | 發布機構: | 科學技術協會 |
生成日期: | 2021-11-15 | 廢止日期: | |
文 號: | 主題分類: | 文件解讀 | |
關鍵詞: |
帶你全面解讀“科普法”,玩轉全國科普日
“全國科普日”是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從2004年以來,“全國科普日”活動已進入第14個年頭。
2017年9月16日,一年一度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又來了,很多人只是了解到科普日是讓人們學習科學,打破愚昧。但是其實是為了貫徹《科普法》的理念,那么,《科普法》到底是什么呢,又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呢,快來和小便看一下吧
一、《科普法》何時公布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于2002年6月29日公布施行。
二、科普法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是我國科普事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科普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對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將產生重要影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科普工作要以科普法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全面推進科普事業的發展。
三、國家制定科普法有什么作用?
為國家的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專門制定一部法律,在世界各國中也不多見。我國制定《科普法》,是國家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科技進步、社會進步的需要,又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四、科普的性質
1
科普是公益事業。科普事業的性質是公益事業,公益事業是指屬于國家、社會或集體的,共同的公共的事業。依照《公益事業捐贈法》的規定,公益事業是指非營利的下列事項:
A: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B: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C: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D: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全體公共福利事業。
2
科普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科普是物質文明的重要內容。人們改造世界的生產活動所取得的物質成果,是物質文明。科普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使科學技術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實踐活動,因此,科普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它也為精神文明提供物質基礎。
五、科普的內容
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科普法所指的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即包括科學知識,又包括技術知識。
倡導科學方法:科學方法是進行科學研究、社會實踐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基本手段。
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思想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是指導人們行動的系統看法和理論。
弘揚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實現和堅持科學觀念的勇氣、心理和氣質。科學精神一般包括,探索精神、實證精神、原理精神、創新精神和獨立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