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nyj-2022-00066 | 發布機構: | 農業農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2-12-28 | 廢止日期: | |
文 號: | 主題分類: | 文件政策 | |
關鍵詞: |
第一師阿拉爾市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幫扶 項目聯農帶農機制的實施細則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有效發揮幫扶項目資金對職工群眾特別是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帶動作用,使其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持續穩定增加收入,更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按照《兵團鄉村振興局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要求,結合師市實際,現就過渡期內進一步健全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制定此實施細則。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師市黨委、師市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決策部署,切實提高幫扶項目資金使用效果,健全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帶動職工群眾參與產業發展,持續增加收入。堅持獲得支持與落實聯農帶農責任相結合,使用相關幫扶資金的經營性幫扶項目,原則上都要建立聯農帶農機制,做到應帶盡帶。堅持強化帶動效益與提升帶動能力相結合,科學合理確定帶動方式和受益程度,健全完善“帶得準”“帶得穩”“帶得久”的長效機制,既帶動職工群眾實現增收,又促進幫扶項目持續發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二、確定聯農帶農對象
各團鎮建立聯農帶農機制的幫扶項目,應重點對低收入人口進行帶動幫扶,在此基礎上,有序帶動其他職工群眾發展,需各團鎮(鄉)摸清帶動幫扶對象范圍,確保聯農帶農對低收入人口不漏一人。注重發揮職工群眾主體作用,強化依靠辛勤勞動穩定脫貧、增收致富的工作導向,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三、落實聯農帶農責任
納入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的經營性資產,原則上都要建立聯農帶農機制,資產經營主體要落實聯農帶農責任。過渡期內,使用各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援疆資金、社會捐贈資金(上述資金一下統稱為“幫扶資金”)扶持的經營性項目,原則上都要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項目經營主體要落實聯農帶農責任。其他資金支持的經營性幫扶項目,具備條件的鼓勵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帶動職工群眾收益。
四、增強聯農帶農能力
(一)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龍頭企業、農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連隊黨支部書記和連隊兩委帶頭創辦合作社,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黨支部+職工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充分利用現有庭院,大力推動庭院經濟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既是促進團場發展幫扶產業的重要途徑,也符合連隊(村)老、弱勞動力多,庭院增收作用尚未有效發揮等實際情況。鼓勵農業經營主體在具備條件的連隊(村)建設生產基地,加強田頭市場、產地儲藏、保鮮烘干、食品加工、物流配送等產業設施建設,將適合就地承接的采購訂單和勞務等提供給農工專業合作社、連隊(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職工群眾。
(二)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圍繞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產業項目建設,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定點幫扶、“百企助百連”行動等社會幫扶機制作用,企業經理任連隊第一書記等方式參與連隊建設并帶動連隊經濟發展,發揮以企帶連、以連促企的優勢互補作用,企業以提供就業崗位的方式帶動連隊職工群眾就業增收,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加強團場與浙江臺州及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和企業引進力度,撬動社會資本多元化投入,推動產業梯度轉移。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提升團場就業容量。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細化落實支持措施,支持引入企業發展。
(三)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活力。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采取多種措施增強連隊(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活力,深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和運營,充分開發和利用集體資源,整合盤活各項資源要素,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夯實職工群眾穩定收益的基礎,過渡期內集體所有制連隊(村)經營性幫扶項目資產權屬和收益盡量下沉到連到戶,確權到連隊(村)集體的經營性資產收益權量化到成員,在充分尊重成員意見的基礎上可將集體收益優先用于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全民所有制連隊按照兵團現有資產管理制度實施。幫扶項目產生的集體經濟收益重點用于產業基礎設施、公益性崗位、項目運營維護、連隊(村)級公益事業,開展小微獎勵、積分換購,對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家庭進行臨時救助等。杜絕簡單發錢發物,防止“一股了之”“一發了之”和“泛福利化”。
(四)支持就業幫扶車間升級發展。進一步支持就業幫扶車間升級發展,持續鞏固幫扶成效,引導就業幫扶車間吸納更多連隊(村)勞動力就地就近穩定就業。對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幫扶車間,積極支持其發展壯大,推動幫扶車間發展成為穩定吸納就業的產業。對閑置的就業幫扶車間積極盤活,調整優化,提升經營帶動能力。
五、規范聯農帶農方式
(一)帶動職工群眾發展生產。一是積極推行經營主體直接帶動職工群眾發展生產的利益聯結模式,引導支持經營主體與職工群眾通過訂單生產、托養托管、產品代銷、保護價收購等多種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經營主體與職正群眾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把有發展意愿和能力的職工群眾納入產業發展之中,增加職工群眾經營性收入。二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起黨建搭臺、產業唱戲、職工群眾受益的良好局面。充分發揮一批勞模、能人示范帶動作用,以“黨支部領著走、合作社帶著走、種植戶跟著走”作為思想指引,通過“田間教學、勞模示范”方式引領農戶走向增產增收,將“農課堂”搬進棉田里、果園里,帶領農戶以較高的組織化程度、高效的組織結構、適度的組織規模進入市場。
(二)吸納連隊(村)勞動力穩定就業。積極推動經營主體通過吸納就業等方式,建立與連隊(村)勞動力的利益聯結。支持經營主體拓寬用工渠道,擴大用工數量,規范用工方式,積極吸納連隊(村)勞動力就業,穩定增加連隊(村)勞動力工資性收入。對勞動能力較弱的連隊(村)勞動力、支持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幫助其實現就業增收。加強就業宣傳引導,協調企業提供臨時性就業崗位,并通過網站、媒體或走訪宣傳等方式讓職工群眾了解掌握就近企業招聘動向,引導職工群眾在農閑時有活干、有錢賺,讓職工群眾增加額外的收益來源。
(三)促進職工群眾共享資產收益。使用幫扶資金的經營性項目應明確所形成幫扶項目資產的產權歸屬和收益分配方式,并通過方案、協議等形式予以明確,確保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引導支持職工群眾以資金、自有設備等資產入股經營主體,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獲得收益;鼓勵職工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等方式獲得租金收益,增加職工群眾財產性收益。通過運用幫扶資金和連隊集體資產大力開發鄉村旅游和創辦農家樂等第三產業發展,吸引周圍團場和地區人口旅游度假來帶動連隊集體經濟發展,收益的資金可部分持續用于連隊鄉村振興事業發展部分用于低收入人口的補助。
六、加強組織領導
(一)加強統籌協調。各團鎮(鄉)鄉村振興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健全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作為加強幫扶資金使用管理和促進職工群眾增加收入的重要舉措,切實強化組織領導,進行專題安排部署,加強調度推進,多措并舉抓好工作落實,督促經營主體認真落實聯農帶農責任;要結合實際,根據幫扶項目類型和幫扶資金投入規模,確定具體的聯農帶農方式、標準和預期成效,確保帶動效果。
(二)強化監督管理。師市鄉村振興局將會同相關行業部門,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加大對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落實情況的監督。使用幫扶資金的經營性項目,在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時,要審核聯農帶農機制和預期成效,沒有建立聯農帶農機制和明確成效的,不得納入項目庫;未建立聯農帶農機制的經營性幫扶項目,不得審批實施。對已經實施的幫扶項目要加強監督檢查,科學評估聯農帶農方式和效果,及時發現解決存在的問題,對不履行帶動責任或者帶動效果差、資產閑置、經營虧損的幫扶項目,要妥善整改;對掛名幫扶卻未產生帶動效果的項目,要及時處置,堅決制止打著幫扶旗號從事與幫扶無關的活動。將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情況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內容,強化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工作落地落實。
(三)注重宣傳引導。師市鄉村振興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聯農帶農政策宣傳解讀,提高政策知曉率。總結推廣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選樹聯農帶農機制完善、帶動效果明顯、可學可用的先進典型,充分運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資源進行宣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各團鎮(鄉)鄉村振興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在此實施細則的基礎上可細化要求,明確責任,抓好落實。
相關鏈接: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