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sjj-2020-00018 | 發布機構: | 師市審計局 |
生成日期: | 2020-07-21 | 廢止日期: | |
文 號: | 無 | 主題分類: | 文件解讀 |
關鍵詞: | 審計 |
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 民生重點領域保障有力
——專家解讀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6月18日,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作了《國務院關于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審計工作報告),并提請審議。
專家學者認為,2019年的審計工作報告全面反映了全年審計工作,以及國家審計機關全面履行職責的情況。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2019年,國家審計緊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條主線,助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年來,審計署不斷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在實施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中,重點關注就業優先政策在貫徹執行中的難點和堵點,著力促進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地,充分發揮了審計服務宏觀管理的作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認為。
審計工作報告顯示,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民生等重點領域保障有力。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18.9%、污染防治支出3906億元,有效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中央本級社保和就業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分別增長5.6%、6%、12.5%。
這一年,國家審計不但著力推動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更是下大力氣推動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等政策落實。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表示,國家審計在助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方面具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在推進審計全覆蓋中聚焦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二是以全方位、常態化、滲透式的“經濟體檢”,整體推進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三是充分發揮國家審計的信息集成優勢,整體謀劃助推“六穩”“六保”。
“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包括減稅降費、增發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審計中圍繞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的目標要求,著力反映收入端和支出端各項政策落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促進相關政策落到實處、發揮作用。”審計署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審計工作報告反映了著力保障疫情防控款物規范高效使用的特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審計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組織全國2萬多人迅速開展專項審計。“這是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殊審計,防疫要求嚴、區域不平衡、工作時效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審計中,聚焦財政資金撥付和政策落實,聚焦社會捐贈款物分配使用的高效透明,聚焦疫情防控專項貸款精準發放和物資保障,及時反映疫情防控資金、物資分配管理情況,及時指出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推動有關方面加快分配下撥資金和物資,嚴肅查處套騙資金、倒賣侵占物資等問題,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在疫情防控中較好地發揮了監督保障作用。”審計署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汪德華表示,為應對疫情沖擊,今年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在保基層運轉、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提升財政支出績效等領域也有諸多創新,這對國家審計全面履行職責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應對復雜挑戰,需要審計機關牢牢抓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條主線,大力推進審計體制和機制創新,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再立新功。(作者:經濟日報姚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