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00022-2025-00004 | 發布機構: | 水利局 |
生成日期: | 2025-02-28 | 廢止日期: | |
文 號: | 主題分類: | 文件解讀 | |
關鍵詞: |
四部委解讀《節約用水條例》
3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水利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司法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即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的《節約用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有關情況。
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國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節水是根本出路。”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水利部門與各有關部門一道,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持續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用水效率大幅提升。相比2014年,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的情況下,用水總量總體穩定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1.7%、55.1%,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30提升到0.576,非常規水利用量擴大到211億立方米,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不斷增強。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強調,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依然嚴峻,用水粗放、浪費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用水管理有待加強,節水措施有待完善,激勵政策有待健全,監督力度仍需加強。制定《條例》是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保障國家水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條例》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3月20日正式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實施。
《條例》共六章五十二條,主要規定以下內容:一是明確節水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和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建立政府主導、各方協同、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節水機制。二是加強用水管理。編制節水規劃,制定用水定額,對年度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對重點用水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用水實行計量收費等。三是完善節水措施。包括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發展節水灌溉等;要求工業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工藝和設備;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將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等。四是強化保障和監督。包括健全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節水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鼓勵發展節水服務產業,支持開展水權交易,實行節水責任制和節水考核評價制度等。五是對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司法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制定《條例》的目的是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保障國家水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這個立法目的,《條例》在總體思路上主要把握了四點:
一是立足基本水情。人多水少、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是我國的基本水情,《條例》在制定中非常核心的一點,就是進一步增強水資源剛性約束,確保人口、城市、產業發展和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相適應。
二是力求全面系統。節水是系統工程,《條例》作為節水方面專門的行政法規,需要對節水工作進行全方位規范,著力構建科學合理、全面系統的節水制度體系,《條例》既管生產用水,又管生活和生態用水;既涵蓋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又涵蓋城市節水;既加強用水管理,完善節水措施,又強化對節水的監督和保障;既強調節流,又注重開源,在節約常規水的同時促進非常規水的利用。
三是確保切實可行。法律法規要真正地落地實施,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符合實際情況,不超越發展階段。實踐當中,節水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條例》制定當中堅持把握好度、掌握好分寸,對能夠做到的,提出明確要求;難以完全做到的,鼓勵做到或者要求優先去做;做不到的,暫時不作規定。目的就是力求既嚴格規范,又要確保切實可行,能操作能實施。
四是做好制度銜接。現行有關法律法規,比如水法、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地下水管理條例等,都從不同角度對節水作了相應規定。在《條例》制定中,我們堅持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銜接,推動形成制度合力。在節水工作實踐當中,既要執行《條例》的規定,也要執行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的其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