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激情成人网,最新的欧美黄色,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亚洲看片一区

您的位置:首頁 >商務局>信息公開詳細
索引號: 100024-2023-00022 發布機構: 商務局
生成日期: 2023-03-22 廢止日期:
文 號: 主題分類: 縣域商業建設體系
關鍵詞:

第一師阿拉爾市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工作方案

為全面推進市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師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動團連消費提質擴容,根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師市實際,制定工作方案

一、縣域商業概況

師市概況

第一師阿拉爾市地處南疆之心、塔河之源、沙漠之門,位于阿克蘇河、和田河和葉爾羌河三河流域的沖擊平原上,是塔里木河起源地、三五九旅傳承地,總面積6923.4平方公里,下轄16個團鎮、鄉。2022年轄區總人口46.1萬人,實現生產總值380.91億元、約占南疆兵團的46.1%,是南疆兵團綜合實力最強、人口體量最大、基礎條件最好的師市。

(二)縣域商業摸底情況

師市商貿流通、餐飲住宿等服務業全面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2億元,同比增長1.2%師市擁有各類商業網點13余個其中批發類市場主體2104個,零售類市場主體7084個,與2020年相比增長21.74%;餐飲類市場主體3017個,住宿類市場主體136個,與2021年相比增長14.6%。限額以上商業主體104個,其中批發零售主體142個、住宿餐飲主體53個。快遞物流網點128個,村級便民商店725個,覆蓋率100%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和年度分解任務

十四五時期,實施師市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建立完善域統籌阿拉爾為中心、團鎮為重點、連隊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到2025年,在阿拉爾市和團鎮基本實現域內有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師市團鎮有商貿中心、連隊通快遞,連隊網商(店)覆蓋率達到100%

2022年,建設改造師市級物流配送中心1個(其中基本型1個)改造團鎮快遞物流站點6鎮商貿中心4個(其中基本型4個)。

2023年,建設改造師市級物流配送中心1個(其中基本型1個);鎮商貿中心4個(其中基本型4個);村級便民店375個(其中基本型60個,增強型184個,提升型131個)。

2024年,建設改造師市級物流配送中心2個(其中增強型1個);鎮商貿中心8個(其中基本型3個,增強型4個,提升型1個);村級便民店401個(其中基本型76個,增強型122個,提升型103個)。

2025年,建設改造鎮商貿中心10個(其中基本型4個,增強型4個,提升型2個);村級便民店240個(其中基本型50個,增強型95個,提升型95個)。

(二)縣域商業建設類型和標準

對照《縣域商業建設指南》,按照縣鄉村商業網絡體系和農村物流配送“三點一線”有關要求和標準,綜合各團鎮縣域商業發展現狀和“十四五”目標類型進行確定:

1.現狀類型:基本型有1團、2團、3團、4團、5團、6團、7團、8團、9團、10團、11團、12團、13團、14團、16;無增強型;無提升型。

2.2022年目標類型:12團、14團、16團達到增強型;

2023年目標類型:5團、8團、9團達到增強型;

2024年目標類型:1團、2團、3團達到增強型;

2025年目標類型:6團、7團、10團、11團、13團達到增強型,4團、托喀依鄉達到基本型。

(三)“十四五”目標類型標準

1.增強型:1個增強型師市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具備條件的增強型商貿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增強型連隊商業網點在有條件的連隊覆蓋率達到100%1個增強型物流中心;基本實現團鎮有末端快遞物流網點、連隊有服務;物流資源整合35%以上;具備條件的連隊農村電商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建設或改造團鎮集貿/農貿市場數量年均1個;培育龍頭商貿流通企業數量年均1個;師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5%以上。

2.提升型:1個提升型師市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具備條件的提升型商貿中心覆蓋率達到100%;提升型連隊商業網點在有條件的連隊覆蓋率達到100%1個提升型物流中心;基本實現團鎮有末端快遞物流網點、連隊有服務;物流資源整合40%以上;具備條件的連隊農村電商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建設或改造團鎮集貿/農貿市場數量年均1個;培育龍頭商貿流通企業數量年均1個;師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8%以上。

三、重點工作

健全農村流通網絡

1.完善師市商業設施。阿拉爾市作為統籌農村商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強化市區綜合商業服務能力,推動師團連商業聯動。改造提升阿拉爾市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鼓勵城大型流通企業拓展團鎮市場,共建共享倉儲等設備設施,示范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師市發改委、商務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市場監管局,各團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設團鎮商貿中心。鼓勵企業通過自建、合作等方式,各團鎮建設改造商貿中心、集聚菜市場、連鎖超市、商業特色街、品牌專賣店等商業設施,改善團鎮消費環境,推動購物、餐飲、住宿、娛樂、康養、休閑、金融等業態整合,引導團鎮商貿中心向周邊連隊、地方村拓展服務,立足滿足職工消費升級需求。(師市商務局、住建局、鄉村振興局,各團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改造農村傳統商業網點。依托現有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建設項目,積極發展連隊綜合服務社,建設郵樂購店,帶動夫妻店等傳統網點改造升級硬件設施,擴大經營業務范圍,積極拓展信息咨詢、電商物流、文體娛樂、技術培訓、金融代辦等綜合服務。深入實施快遞進連三年行動計劃,利用社會資源推動連隊末端快遞綜合服務站建設。引導郵政企業建設連隊郵政綜合服務站點平臺,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行業服務能力,豐富連隊店快遞收發、農產品經紀等服務,滿足職工便利消費、就近銷售需求。支持團鎮加油站升級改造,完善經營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師市商務局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管局、郵政阿拉爾分公司,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市場主體培育

4.培育一批商業骨干企業。制定出臺獎勵政策,鼓勵政府及社會投資項目在師市轄區內采購、建設、生產各項物資及產品,促進區域內經濟良性發展。依托郵政、供銷、電商、農產品市場、綜合商超等流通主體,發揮企業在保障消費品和農資市場供給、帶動農村市場發展、引領業態創新、扶持個體商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其通過組織創新、資源整合做強做大,推動產品創新數字化、運營管理智能化、為農服務精準化。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直供直銷、直營連鎖、加盟連鎖、統一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師團連商業網絡連鎖化,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師市商務局、工信局、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管局、郵政阿拉爾分公司,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培育農村新型商業帶頭人。加強商業流通領域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發揮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在產業賦能、資源對接、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的作用,強化電商人才培訓,舉辦線上線下電商商務培訓班,以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直播帶貨相關知識為主要培訓內容支持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阿拉爾職業技術學校開設電子商務、直播電商市場營銷等專業,優化課程設計,強化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對大學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師市商務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管局、教育局、人社局、退役軍人事務局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豐富農村消費市場

6.優化農村市場消費品供給。鼓勵農村商業企業、零售網點與品牌生產廠商合作,加大耐用消費品投放,加強售后維修網點建設。加強大數據分析,引導和支持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和電商平臺增加適合農村市場的優質商品和服務。(師市發改委、商務局、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管局、交通局,各鎮等負責)

7.優化農村生活服務供給。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完善師團連協調發展的生活服務網絡。依托鎮商貿中心、農貿市場等場所,提供餐飲、親子、洗浴、教育、健身等服務。利用連隊十小店鋪、村級商店等場所,提供理發、維修、廢舊物資回收、收發快遞等便民服務。支持郵政在鎮商貿中心開設快遞收投服務點。鼓勵居民生活服務業企業布局縣域商業,延伸服務網絡,擴大有效供給,提升服務品質,縮小城鄉居民服務消費差距。(師市商務局、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管局、郵政阿拉爾分公司,各鎮等負責)

8.增強農資服務能力。引導服務組織面向小農戶以及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好指導服務,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支持供銷鞏固基層農產品農資供應、農資配送、農產品收購等傳統業務,加快推廣土地托管服務,擴大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社會化服務規模為農戶提供更加滿意的農資服務。(師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管局,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增強農產品上行能力

9.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穩步推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實現全年農產品安全事件零發生的工作目標。積極推進品一標認證,逐步實現農業標準化、規模化以及農產品綠色化、無害化,保質保量完成國家和兵團下達各項工作任務指標。(發改委、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管局,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產品創新升級和提質增效。糧油產品重點發展主食加工業,積極開發副產品綜合利用。果蔬重點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加工,提高儲藏、保鮮和包裝處理能力。畜禽產品重點發展肉、奶制品加工,提高工廠化屠宰集中度。提升農產品加工園區集聚功能,建設一批效益好、競爭力強、地域特色鮮明、引領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標準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成長性好、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品牌競爭力強、節能環保的優勢產業項目。積極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特色加工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發改委、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工信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加強農業品牌培育。全力提升師市優質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依托棉花、紅棗等主流產品,培育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農產品。組織域內農事企業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交流活動,開展團隊營銷,突出地域品牌,賦能品牌價值,促進產銷對接,拓寬產品流通渠道。支持農副產品等通過第三方平臺開設旗艦店、專賣店等方式,推進全網營銷。(師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完善農產品市場網絡

12.加快發展產地市場體系。加快發展產地市場體系。支持大型特色農產品團鎮開展產地市場建設,提升價格形成、信息服務、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科技交流、會展貿易等主要功能。加快推進田頭市場建設,支持郵政打造中國郵政農品基地,組織棉花、紅棗等優勢農產品自辦或參加全國、區域性產銷對接活動,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師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以農產品主產區、重要集散地和主銷區為基礎,提升產地初加工、批發和零售等環節功能,促進流通節點有效銜接,完善跨區域產銷鏈條。綜合考慮節點功能、地理位置、產銷規模等因素,積極培育申報全農產品骨干批發市場和骨干流通企業,帶動農產品生產、運輸、倉儲、流通、消費等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設施共用共享。(師市商務局、發展委、農業農村局郵政阿拉爾分公司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快補齊冷鏈設施短板。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及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程,補齊冷鏈物流建設短板,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規模適度的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逐步提升農產品貯藏保鮮和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強設施改造提升,促進冷鏈物流與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深度融合、集群式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冷鏈物流骨干網建設進度,搭建起城鄉冷鏈物流骨干網框架,促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支持引導生鮮電商、郵政、快遞企業因地制宜建設前置倉、分撥倉,配置冷藏和低溫配送設備。(師市發改委、農業農村局商務局、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郵政阿拉爾分公司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創新流通業態和模式

15.支持大型企業開展供應鏈賦能。鼓勵大型電商、郵政、快遞和商貿流通企業以市區、團鎮為重點,延伸供應鏈,推廣應用新型交易模式,為中小企業、個體商戶提供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銷售分析、庫存管理、店面設計等服務,增強農村實體店鋪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鼓勵重點商貿物流企業打造為批發市場提供的統倉共配模式、商業連鎖企業的共同配送模式、區域物流中心集中配送模式、中央大廚房團餐配送模式、公交物流專線帶貨模式等配送模式。(師市商務局、交通運輸局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強化師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統籌能力,為電商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運營公司等主體提供市場開拓、資源對接、業務指導等服務,提升農村電商應用水平。實施數商興農,構建師團連三級數字鄉村綜合平臺,完善鄉村基礎數據標準,建立農業農村相關基礎情況數據庫,實現鄉村基礎數據基本覆蓋。積極開展農產品電商對接活動,推動電商平臺與農產品企業在產銷對接、品牌創建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逐步擴大農產品電商銷售規模。全面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實現主要團鎮全覆蓋,培育一批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培育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項目。加強部門協同、資源整合,鼓勵連隊電商服務站點、益農信息社、連隊郵站、供銷社等多站合一、服務共享。(師市商務局農業農村局,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發展師團連物流共同配送。引導區域商貿物流配送中心、互聯網+第四方物流集配中心、團鎮快遞分揀中心,按照縣級物流園區標準規范建設,集中打造標準化物流配送中心,逐步整合區域內各類商品代理商、供應商、經銷商貨源,利用區域物流中心及團連服務網點,城鄉配送車輛,實現統倉共配;實施快遞進連工程,支持供銷、郵政、快遞、物流、商貿流通等企業開展市場化合作,將各品牌快遞寄遞件進行統一分揀、運輸、配送、攬件。加強對農村快遞物流服務定價的指導監管。支持郵政、供銷社利用連隊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連隊公共服務網點。對從事連隊物流標準化配送車輛進城通行便利予以支持。(師市商務局、交通局、農業農村局、郵政阿拉爾分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工作安排

一)項目安排

商務局具體負責項目申報工作,編制項目申報指南,明確支持事項、支持方式、支持標準、申報主體、申報流程、申報條件、申報材料清單、經辦部門和咨詢服務方式等內容,按規定流程對外發布。項目實施主體按照師市項目申報指南要求準備相關申報材料并向商務局提交申請。商務局對申報項目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規性以及申報單位的資質、能力、信用情況等方面進行審核,組織開展項目評審(可根據實際考慮引入第三方機構),經黨組集體研究并商師市有關部門,公示無異議后,確定年度擬支持項目,在統籌當年資金預算的基礎上提出項目資金安排方案,明確項目實施內容、建設時間、績效指標等,并將項目清單按程序報兵團三部門備案后,及時下達項目計劃。年度已備案的項目原則上不予調整,確因特殊原因需要進行調整的,須經黨組研究決定并公示,同時報兵團三部門備案后方可落實調整。師市城區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和連隊便民商店不列入專項資金支持方向。

(二)資金安排

對市場主導投資項目,按照“先建后補”原則,對符合資金支持方向的實施主體,給予經認定后不超過實際投入金額固定比例的補助,實際投入金額以第三方機構審核認定為準。對政府主導投資項目,情況確實特殊的,可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研究確定支持標準。明確單個項目可獲支持金額上限并進行公布。

(三)評價驗收

商務局要開展項目績效運行監控,組織實施項目績效自評,并及時將績效評估結果報送兵團三部門。鄉村振興局要將縣域商業建設納入年度鄉村振興績效考評內容,定期對建設行動推進情況進行督促檢查,以及委托第三方開展考核和監督,并實行問題通報和曝光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對國有企業承擔的公益性流通網絡建設任務,可以在業績考核中予以支持。績效評價未通過的項目將由財政局收回并追究有關責任。

項目實施完成后,項目實施單位應當及時備齊項目驗收所需各項材料和項目審計報告等,提出驗收申請。商務局牽頭組織驗收組對項目進行審核驗收,也可委托第三方中介評審機構開展相關工作。驗收工作要圍繞工作目標、績效目標、項目建設標準和要求等,科學規范實施,客觀公正進行驗收并給予明確的結論性意見。驗收合格項目和補助資金金額在師市門戶網站進行公示,無異議項目應盡快按流程撥付相關補助資金。師市項目全部驗收合格且撥付資金后,商務局會同財政局、鄉村振興局將項目實施情況、資金撥付情況以正式文件報兵團三部門備案,并接受兵團三部門(或委托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重點項目進行抽查復驗。

五、保障機制

(一)強化農村市場執法監督。在農村市場監管領域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農村市場環境。加強源頭治理,落實企業進貨查驗責任和質量承諾制度。加大與職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突出對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等重要指標的檢驗,嚴格依法做好不合格產品后續處理工作。

(二)加強市場質量安全監管。加強市場質量安全監管。嚴格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現場檢查和抽查。以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大米、飲用水等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大宗消費食品為重點,強化對食品生產者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添加、濫用食品添加劑、摻雜使假、標簽標識不規范、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及其他相關產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日常宣傳力度,結合食品安全宣傳周,知識產權宣傳周等重點時段開展宣傳工作,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三)強化指導考核。將師市縣域商業建設主要目標納入鄉村振興年度考核體系,加大指導和考核力度,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量化考核結果,做到獎優罰劣。依托師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協調機制,推動各項政策落實。各團鎮要結合當地實際,確定本地商業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按年度分解細化任務安排,明確責任主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形成上下聯動工作格局。

(四)加強財政金融保障。統籌用好中央、兵團服務業發展資金、援疆資金、債券資金和社會性投資等資金或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域商業領域項目建設。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師市縣域商業設施、農產品產地流通設施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投入保障范圍,加大支持力度。

(五)完善協調機制。師市商務局牽頭建立師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溝通配合、協調指導。各團(鎮)及各有關部門要把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任務,抓好貫徹落實,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附件:第一師阿拉爾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

 

 

               第一師阿拉爾市商務局

                                 2023322


第一師阿拉爾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doc



【字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宾阳县| 甘洛县| 绩溪县| 宜章县| 涞源县| 二连浩特市| 新昌县| 大洼县| 安图县| 成安县| 西乡县| 浦东新区| 呼图壁县| 潞城市| 若尔盖县| 正蓝旗| 威远县| 郯城县| 锡林郭勒盟| 灵川县| 塘沽区| 丰台区| 永丰县| 南城县| 桃源县| 忻城县| 诏安县| 镇赉县| 鲜城| 陵川县| 镇巴县| 托里县| 犍为县| 林州市| 石泉县| 句容市| 宜都市| 镇康县| 射阳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