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啟用“空中120”立體醫療救援體系
近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使用直升機從沙雅縣轉運一位車禍重傷患者,空中救援綠色通道的開啟,標志著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立體醫療救援體系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2月19日,兵團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利用航空救援直升機,成功跨區域轉運一位車禍重傷患者,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降低了重度殘疾的發生機率。目前患者手術成功,靜待恢復。
在沙雅縣務工的孫先生,開車途中突發身體不適,發生車禍,當即被送往沙雅縣人民醫院搶救。經檢查,孫先生小腸破裂、肺挫傷、肋骨骨折,最嚴重的是脊椎錯位造成脊髓損傷,如不及時救治可能導致完全性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妹妹孫小娜說:“我當時看到他的時候,那個時候人是在處于昏迷的狀態,然后特別不好那種感覺,醫生跟我們講的就是有生命危險。”
沙雅縣人民醫院對孫先生進行了緊急救治,但脊椎復位、脊髓解壓難度大,需外聘專家開展手術。作為兵團級重點專科,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骨科二病區可以開展脊柱外科等各類常規、微創手術,對脊髓損傷有著豐富的救治經驗。時間緊急,經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專家遠程會診,兩地醫生商討后決定轉院進行手術。沙雅縣距離阿拉爾市將近180公里,采用救護車轉運需耗時3個小時,且可能因路途顛簸,造成二次傷害。
經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專家商討,認為病人情況符合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條件,在和家屬充分溝通后,醫院決定采用航空救援直升機免費轉運病人。2月19日上午12時25分,救援直升機從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出發,一場跨越城市的空中轉運正式啟動,僅用時38分鐘,飛機抵沙雅縣人民醫院,為守護生命開辟了一條空中“綠色通道”。
為給患者爭取更早手術時間,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組織相關專家提前會診,確定手術方案。22日,經過骨科團隊近五個小時的接力,脊椎錯位手術和左腳踝粉碎性骨折手術相繼成功實施,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能獨立坐起。
跨地區航空轉院在阿拉爾市乃至南疆尚屬首例。這也是2024年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正式啟動以來開辟的新的“生命救援通道”。據了解,航空救援直升機上配備了多種先進儀器,相當于一間重癥監護病房,能達到“登機即入院”的目標,直升機救援能力覆蓋方圓500公里,優質醫療資源可惠及更多兵地各族群眾。
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雷說:“通過這次空中120的快速運營,就說明了我們在這里已經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空地聯合的、高效的、準確的、有保障的醫療服務,可以覆蓋將近500公里。老百姓的急救外傷、創傷、急診這樣的病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及時的服務。”
據了解,南疆兵團航空救援基地以阿拉爾市區為中心,按照1小時、2小時、3小時生命救治圈,輻射周邊500公里區域,空地一體化救援體系為危重癥患者的轉運與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勇)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