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互聯網+”密碼,打通醫療惠民“最后一公里”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多樣化健康需求增加,居家護理服務成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行動不便患者的剛需。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并強調了“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性。為此,第一師醫院不斷探索醫療服務新模式,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4月3日,第一師醫院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管理平臺接收到一單“互聯網+護理服務”訂單。老年醫學科護士長尹平迅速行動,精心準備好上門更換置留胃管和鼻飼護理所需的醫療器械。下午4點,尹平和科室護士王曉玲準時抵達阿克蘇市世紀廣場樂園小區,在與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有條不紊地為83歲長期臥床的李奶奶置換胃管。
李奶奶的兒媳袁媛(化名)提及婆婆的病情時滿是疲憊,婆婆患腦萎縮、肺炎、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癥多年,重度營養不良,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長期依靠胃管進食、喝水和吃藥。而胃管每月需更換一次,以往每次更換,都要費力地將老人抬到輪椅上,再前往醫院辦理住院手續,一趟折騰下來,袁媛身心俱疲。如今,第一師醫院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讓袁媛輕松了許多,只需手機點一點,專業護理就能送到家。
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量563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僅為4人,護士人才儲備相對薄弱,但隨著“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推進,對“網約護士”的需求卻日益增長。第一師醫院自2023年11月成功啟動“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項目以來,根據工作實際,建立包括平臺主管人員、評估師、上門護士等在內的人員構架,明確職責和分工,現已惠及400余名患者,收獲患者及家屬的廣泛好評。
其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為主要模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患者在醫院線上平臺下單,三甲醫院的護理人員就能為出院患者或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便捷、高效且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對于家中有高齡、失能或處于康復期的人群而言,“網約護士”不僅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節省護理時間,還免去出行不便,顯著提高了護理服務的可及性與便捷性。
除了“互聯網+護理服務”,醫院還在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管理平臺上開設了文圖問診的服務項目,實行專業化處方藥服務模式,方便各族群眾通過網上平臺咨詢,專業醫師給予專業健康的服務,讓各族群眾看病不再難,足不出戶也能看病取藥。截至目前,已完成近700例線上看診服務,實現了“互聯網+醫療”惠民,讓就醫更簡單。
“一次掛號管三天”政策,實實在在為患者節省了看診費用;“遠程會診”舉措,上聯浙江大學六家附屬醫院,下連第一師醫院醫共體六家團場分院,讓疑難雜癥患者免去奔波勞累,得到有效救治……翻閱第一師醫院的“惠民舉措”,一個個暖心變化、一組組數據,記錄著各族群眾不斷提升的獲得感和持續上漲的幸福指數。
而“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推行,成功拓寬了第一師醫院的護理服務模式,打通醫院與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實現護理資源從醫院到家庭的共享與銜接,滿足轄區內服務對象多樣化、差異化的居家護理需求,使出院不再是護理服務的終點,真正讓優質醫療護理服務得以延續。
一直以來,第一師醫院始終堅守“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不斷加強護理人員的培養和儲備,
將提高服務質量作為核心目標,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確保患者能感受到人性化、規范化、專業化的服務。今后,第一師醫院將持續發力,進一步擦亮一師的“健康底色”,提升群眾的“幸福成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奮力描繪“健康一師”的絢麗畫卷。
(文圖/周玲玲)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