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搭起“受助母親”幸福橋
5月14日早上,家住十六團8連的蔣群像往常一樣在自家租用的簡易兔圈里喂養肉兔。“現在我家每個月依靠銷售肉兔就能賺到1萬多元。”蔣群告訴記者,在十六團,像她這樣依靠“幸福工程”無息貸款的姐妹還有不少。她們也正走向致富的路上。
“幸福工程”項目是國家福利基金會發起的一項“救助貧困母親”活動,已實行多年。2018年師市整體脫貧后,該項目開始在兵團和師市主要針對連隊優生優育母親(計劃生育家庭)進行致富資助,是實現師市職工群眾“文明倡導、健康促進、優生優育、致富發家、奉獻社會”工作目標的重要舉措。
2019年,師市衛健委(計生協)申請“幸福工程”項目資金100萬元資助了十六團14戶優生優育母親,鼓勵她們發展種養殖業,走上勞動致富道路。
去年,蔣群通過申請獲得了兵團、師市計生協幫扶的7萬元五年期無息貸款,和丈夫一起開始發展肉兔養殖業,短短一年不到,肉兔由最初240只發展到目前的1200只。并且月月有銷售,每一只利潤在50元左右,預計年收益在10萬以上,致富在望。
蔣群告訴記者,她家過去種植紅棗,由于市場和管理原因,全家收入只能維持在全連平均水平,并不富裕。全年通過“幸福工程”幫扶資金,走上了發展養殖業道路,沒想到半年就增收近5萬元。“這下,小康生活近在眼前了。”蔣群樂呵呵地說。
在十六團,像蔣群這樣,在“幸福工程”幫扶下踏上致富路的計劃生育母親并不在少數。十六團11連棉花種植能手劉秋菊同樣是“幸福工程”的受益者,去年劉秋菊組織本連五位姐妹,共同申請了“幸福工程”三十多萬扶持資金,成立秋豐荷收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六位優生優育母親依托合作社,共同耕種了300多畝棉花。采取“幸福工程”幫扶資金入股、土地集中種植管理、進社務工等形式參與合作社分紅。
劉秋菊告訴記者,“成立合作社,不但讓我們姐妹們能充分利用這些幫扶資金,投入于土地改良、購買農資、節水灌溉,而且在我的帶動下,她們的種植技術大幅提高。目前,從合作社300畝棉花地的出苗率來看,今年畝產400公斤左右問題不大。爭取讓五位姐妹今年每人增收2萬元。”
11連黨支部副書記、連長黃繼明表示,過去,這五位女職工的棉花畝產量一直在300至400公斤左右,很不穩定,影響了她們的收入。去年她們和種植能手劉秋菊一起成立合作社,采取能人+職工模式,雖然這種模式今年才開始實行,但從目前田間管理來看,效果不錯,這幾位女職工的種植技術明顯提高了,相信在劉秋菊的帶領下,通過幫扶資金,她們的收入會提高很多。
自2019年,十六團被確定為師市“幸福工程”項目實施單位以來,短短一年,十六團已培育出多個各具特色的“幸福工程”幫扶點和幫扶戶,正逐步形成‘一連一精品、一戶一亮點、一人一特色’的幫扶格局。
“幸福工程”2019年度十六團項目負責人肖延芳介紹,秋豐荷收農民專業合作社、蔣群畜牧養殖戶、徐世碧特色畜牧養殖戶、唐利君畜牧養殖戶、方樹紅農機播種運輸戶等“幸福工程”幫扶點的建立,不僅鼓舞了十六團優生優育家庭的致富熱情,還帶領越來越多的計劃生育目前成為技術能人、致富能手。
據介紹,十六團共申報“幸福工程”資金100萬元,用于幫扶計劃生育母親、優生優育家庭發展特色養殖和棉花提質增效,已惠及十六團14個家庭53人,間接受益超過百人,預計14戶受惠家庭今年增收近30萬元以上。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