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昔日臭水溝,今日清水湖
阿拉爾西北興業集團喀拉庫勒鎮分公司學黨史促行動見實效
“現在,水清了,草綠了,走在這段路上,心情也舒暢了,這個沉積多年的臭水溝終于變成了清水湖。”4月14日,一師阿拉爾市三團市民黃禮香在喀什噶爾河古道邊散步時由衷感嘆道。
喀什噶爾河古道入口位于該師三團13連南干外,出口在三團17連西北艾西曼湖入口處,全長88km,主河道流經11個農業連隊,兩側岸邊生長著天然的胡楊、梧桐等,形成了“一河兩岸”的獨特景致。
喀什噶爾河古道于1956年建團時就已斷流,常年未有流水,形成的天然鴻溝。團鎮曾對這個歷史形成的天然鴻溝進行疏通改造,由于年久缺乏管理,該鴻溝兩旁蘆葦叢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遍地,成了天然的“公廁”,臭氣熏天,群眾反映較大。
(河道整改前)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阿拉爾市西北興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要求各基層分公司將黨史學習教育同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立足身邊職工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加以解決。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身邊事,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
(河道整改后)
該集團喀拉庫勒鎮分公司針對群眾反映的喀什噶爾河古道水臭的問題,動用挖掘機、鏟車、裝載車等重型機械,對喀什噶爾河突出問題實施分區域、分階段進行治理,開展徹底的“清河行動”,動用重型機械,花大力氣對水域岸線存在的亂建亂占、亂圍亂堵、亂倒亂排等突出問題進行徹底整治,對淤泥進行清理。為鞏固整治成果,建立喀什噶爾河古道巡查制度,多舉措推進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同步進行。通過歷時一個多月的專項整治和常態化維護,終于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圖/文:冉仁淑 馬申潔)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