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丨楊克明:做勝利渠邊致富的領路人
喀拉鐵克山腳下
“勝利渠”邊
一師二團三連
職工收入年年攀升
大伙都感激他們的老支書楊克明
楊克明在三連黨支部書記、連長任上,連續干了十年。他一方面勤于學習先進技術,另一方面積極帶領職工科學種植增加收入,做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今年,二團三連80%的種植戶實現了棉花畝效益增加200到300元。今年,楊克明引導職工群眾使用“一膜三帶”技術,對付土地鹽堿、耗水問題,達到了少滴水多出苗,苗齊苗勻苗壯的效果。經統計,平均畝產比往年高了20公斤。
從2014年畝產360公斤到2018年413公斤,二團三連通過學習、采用新技術新模式嘗到了“甜頭”。楊克明說:“三連主要是關注提高棉花單產,第一是通過冬翻冬灌改變土地結構,第二是引導職工科學管理棉花,第三是改變種植結構。”
除了棉花以外,二團三連還不斷探索“田+園”種植模式。面對紅棗種植、銷售方面的難題,楊克明不斷琢磨學習,分析連隊現狀,制定了“三步走”戰略。他說:“第一是帶領職工走出去,看別人的先進管理模式,第二是疏密提干,增加紅棗的品質,第三是把棗子管理好,賣出好價錢。”
紅棗
實踐證明,抓種植、抓管理、抓品質是有成效的。以紅棗種植戶李光強為例,這幾年他的20畝駿棗都能高于市場均價出售。“以產量、品質來看,價格不錯,收購商看的就是品質。”李光強說。
除了抓牢傳統種植業,連隊還幫助“致富能人”開辟養殖增收路。羅開蓮是二團三連生豬養殖戶,在連隊提供場地、無息貸款、爭取項目、規劃飼料地的幫助下,利用三年時間不斷壯大規模。羅開蓮說:“以前十幾頭能繁母豬,現在50多頭,連隊又給了一些鼓勵政策,給了飼料地,幫助很多,現在存欄一共570頭豬。”
從十年前的200人發展到現在的428人,職工人均收入從13000元增長到如今的30000元,這些可喜的變化,都是楊克明和二團三連職工群眾鉚足了勁拼搏來的結果。
“從一開始我就一門心思想著怎樣幫助職工增收致富,通過這么多年的努力,職工生活水平一天天地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我心里也非常高興,這么多年的堅持沒有白費。”楊克明說。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