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丨只用了兩年!他帶領24戶貧困戶摘掉“貧困帽”
四團3連黨支部書記、連長陳俊業
獲得了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他激動地說
我只是做了自己份內的事
沒想到獲得了這么高的榮譽
引領職工群眾致富
今年40歲的陳俊業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后擔任過四團林管站林業技術員、副站長。2016年2月,調到四團3連,擔任連長、黨支部書記。當時,連隊的狀況和職工的精神面貌令陳俊業憂心忡忡。“這里所屬的24戶73人為貧困戶,上訪事件頻頻發生,貧困戶占比23%,3連戴上了一師深度貧困連隊的帽子,3連黨支部也一度淪為軟弱渙散黨支部,職工群眾的日子過得苦,也很少看見他們臉上有笑容。”陳俊業回憶說。
3連大部分職工以種植吊干杏樹為生。通過走訪,陳俊業發現,由于3連地理位置特殊,所種植的吊干杏樹前期長勢一般,加上職工管理技術落后,這些年收成一直不好。因而,職工們逐漸對種植吊干杏樹失去信心,管理粗放,如此便形成了“不管不結、不結不管”的惡性循環。
資料圖
找準病因,陳俊業便決定從科學種植吊干杏樹入手,幫助職工增加收入。“我本來就是學林果業的,又在林管站工作了很長時間,對吊干杏樹比較了解,有信心幫職工種好樹。”陳俊業說。
初來乍到,職工群眾普遍對陳俊業不信任,對他講授的科學種植方法不感興趣。為了讓職工群眾相信自己,陳俊業一邊向大家講述自己從事林業技術工作的經歷,一邊在連里尋找愿意嘗試科學種植方法的職工,最終找到了4戶職工。沈鐵柱就是其中一戶。
沈鐵柱有40畝地,杏樹收成一般,平均每年收入5萬元。陳俊業考察了他家的果園,與他認真交談了幾次后,他愿意嘗試科學種植方法。
資料圖
在陳俊業的指導下,沈鐵柱修剪了過去從不敢剪的樹枝,掌握了正確的施肥、噴藥技術,學會了正確的拉枝、疏花疏果方法,逐漸對果樹上心起來,每天都可以看見他在果園里忙碌的身影。
2016年7月,沈鐵柱的40畝鮮杏成熟了。金黃圓潤的鮮杏在枝頭搖曳,沈鐵柱的笑容也蕩漾在嘴邊,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豐收的滋味兒。
“你知道我今年收入多少嗎?”沈鐵柱笑眼彎彎地伸出兩根手指,“20萬元,20萬元呢!”
回憶起跟著陳俊業科學種樹的那段日子,沈鐵柱感慨萬分:“幸好我相信了陳書記啊,第一年我就豐收了,去年我又賺了十幾萬元錢。我拿著這些錢還了貸款,還買了一輛小皮卡車。現在,我經常開著卡車去阿克蘇賣杏子。”
看到沈鐵柱等4戶示范戶喜獲豐收,連隊其他的職工群眾坐不住了,都跑來找陳俊業學習種樹方法,職工群眾管理果園的熱情空前高漲。
用好脫貧攻堅政策
資料圖
身為連隊一把手的陳俊業,及時向團黨委反映實際情況,最大程度爭取團黨委的政策支持。2016年至2018年,他共為職工爭取減免自身受益100多萬元。他還積極向團黨委爭取,從其他農業連隊劃分高等級農田給3連職工種植訂單作物,2016年共有5個農業單位吸納3連的11戶職工承包訂單作物,對個別職工年底因種植虧損,團里給予適當的補助。
今年44歲的于守文,果樹種植面積小,家里有3個孩子,經濟負擔重。得知這一情況后,陳俊業便向團黨委申請減免于守文夫婦應繳的養老保險等費用5萬元,由團場代繳。同時,于守文夫婦在陳俊業的幫助下,在7連種植了80畝小麥,每年可以獲利4萬元。
“陳書記來了,我們看見了致富的希望,我們都很感謝他!”于守文說。
此外,陳俊業還為全連6戶10人爭取了護林員的生態公益性崗位,每人年收入平均增加1萬元。“我們兩口子在陳書記的幫助下,做了護林員,每年可以增加2萬元收入,我們很珍惜這個機會。”連隊職工王青松說。
經過陳俊業不懈的努力,3連發生了可喜的變化。2018年5月,經對全連職工群眾2017年收入摸排發現,連隊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職均收入由原來的1萬元增長到3萬元。
陳俊業對今后的工作充滿信心:“接下來,我會以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繼續做好服務職工的工作,引領職工進一步發展好吊干杏產業,爭取讓大家的收入邁上一個新臺階。”
文:江珊 圖:黃月天
編輯:萬 婷 責編:馮 斌
審稿:錢素玲 監審:杜新民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