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先鋒:金銀川公安“疫”線勇士
金銀川公安疫線勇士第二篇
通過戰友的講述和與本人的交流
把他們的辛苦付出和性情品格真實的展現出來
一個個鮮活的榜樣就在我們身邊
他們用盡職盡責和忠肝義膽
共同描繪英雄輩出的新時代
王超一家
1.這張照片是他最近一次同家人團聚時照的。
2.那次團聚距今已有51天。
3.他的愛人也是一名警察,倒休不一致,一年到頭見面次數寥寥無幾。
4.他的家離自己工作的地方只有120公里,51天沒回家了。
他的名字叫王超(左一),中共黨員,第一師金銀川墾區公安局三團阿圖公路檢查站負責人。
三團阿圖公路檢查站老站點。
荒涼、艱苦是這個站點的標簽。北門鎖鑰,作為一師轄區的西大門,疫情期間這里的防守尤為關鍵。
他說:“不管有沒有疫情,所有在邊遠檢查站和卡點的兄弟們,都在堅守。我當過兵,不怕苦是軍人本色,退伍不褪色。面對疫情,我們站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更多更全面的檢查防控措施,一定會把任何風險都堵在我們的大門之外。保護好轄區群眾,保護好我自己的兄弟,是我肩上不變的責任!"
在檢查、執勤的時候,他總是面帶笑容;
深夜圍著爐火以泡面充饑的時候,他仍然面帶笑容;
但提起家人的時候,笑容就僵在臉上滿是愧疚!
“我把崗位當做自己的家一樣愛護,把站點的同事當成我的家人,這經常讓我老婆孩子跟著吃醋。”他哭笑不得的說。
問:“疫情過后,最想干的事是什么?”
答:“陪陪老婆孩子,這是我給家人的承諾!”
我們把這個承諾記在這里!
董蘇一家
1.這張全家福是他壓箱底的藏品。
2.他的妻子是地區醫院的藥劑師,兩人都奮戰在疫情一線。
3.孩子慢慢長大,總在期盼父母的陪伴。
4.兩個人都忙,再拍一張全家福的機會都沒有。
他(右一)叫董蘇,中共黨員,第一師三團派出所民警。負責轄區社會面疫情防控、治安管理、執法辦案和隔離群眾的生活保障等。
工作總是日夜兼程,吃飯和休息從沒有固定的時間。
他說:“我們一方面執法要嚴,一方面服務要暖,疫情防控期間,希望群眾“怕”我們,是因為怕我們他們才會安心待在家里,這樣他們就安全了。人民公安為人民,我們又不愿意群眾怕我們,說到底咱是為了大家,這個‘嚴’和‘寬’希望群眾能理解。”
為了讓這個疫情寒冬暖起來,他主動把三團轄區“同心戰疫,志愿服務小分隊”的旗扛了起來。
同事說,他要求大家主動作為,不要等群眾求助,盡全力做助民利民的事。群眾居家隔離,需要服務保障的細微之處很多,只要走訪時主動開口詢問,就總能幫到他們。
忙暇,他總能收到這樣的照片,孩子等他的晚安,又等睡著了。
問:"疫情過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答:"多陪陪孩子老人,帶他們出去轉轉!親手給老婆做頓好吃的!人齊了,照個新的全家福吧!"
宋思洋一家
1.這張照片照于一年前。
2.沒來新疆時一家三口常在一起。
3.來到新疆工作大半年,兩地相隔,對家人苦苦思念。
4.年內他終于接老婆孩子來新疆了!
他叫宋思洋(左一),中共黨員,第一師金銀川墾區公安局交警大隊輔警。
他在交警大隊工作,春節期間最盼望的就是來新疆的老婆孩子路過他的崗位時和自己團聚。
疫情原因,他的妻兒需要先做醫學隔離觀察。就這樣兩口子隔著車窗,說了互相都聽不大清的幾句話就分開了。七尺男兒,在深夜里看著遠去的車輛紅了眼眶。
最近,他的家人已經解除了醫學觀察,然而他在檢查站堅守,仍然沒有機會去見他們。
他說:“幸好他們都沒事,但我在疫情前沿每天接觸外來車輛和人員,我不允許他們來看我,讓他們好好在家,等戰疫勝利再團圓”
問:疫情結束,你最想干什么?
答:還用說嘛!視頻的時候,我兒子說爸爸是英雄,疫情結束,他的英雄就能回家啦!”
......
我們看到了太多堅強的一線戰士背后藏著的那份“脆弱”--那是對家人的愛與愧疚。 這“脆弱”并不是弱點,而是力量的源泉。
疫情定會結束,我們終將團圓!
編輯:王 偉
初審:杜 雯
終審:遲保成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