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團:新模式種植“一舉四得”
四月正值春耕春播關鍵期,在十團11連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播種機在一行行整齊劃一的地膜間來回穿梭,播下希望的種子,標志著全團近1萬畝“膜下滴水,蓄墑脫鹽”種植新模式點播工作拉開序幕。
十團11連職工徐鋒說,自2017年團里開始推廣“膜下滴水,蓄墑脫鹽”種植新模式,他積極響應,帶頭示范。“經過一年的試種,當年就收到了奇效,與上年常規種植模式相比,新模式每畝可節約水費50至60元,畝產增加50至100公斤。”在新植模式的道路上,徐鋒越走信心越堅定,“錢景”越走越寬廣。
據了解,“膜下滴水,蓄墑脫鹽”種植模式,是對上一年收獲的棉田不再進行冬春灌,直接犁地、整地、鋪膜,并在30個小時內安裝好滴灌帶滴水引墑,等到溫度濕度適宜時播種。
十團11連黨支部書記熊東令說:“采取種植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四點優勢:一是針對當前水資源相當緊缺的情況下,新模式從步驟上直接省去冬春灌,采取膜下滴水的模式,有效的緩解水資源緊缺帶來的不便。二是新模式具有蓄墑脫鹽的效能,徹底洗脫膜下鹽堿,提高棉種發芽率,出現苗齊苗勻苗壯,從以往解放棉苗,補種的繁瑣程序中解放勞動力。三是具有防風防沙作用,由于膜下滴水,經過幾天的蓄墑,地膜被牢牢吸附在土地上,有效防止大風帶來的損失。四是經過科學田間管理,畝產提升,給職工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
“今年,11連采用新模式種植棉花1000畝,明年,我們將再增加1000畝,力爭所有適合種植的土地全部采用“膜下滴水,蓄墑脫鹽”種植新模式。”熊東令說,膜下滴水,蓄墑脫鹽”是“四種優勢”集大成者,我們相信,隨著種植新模式將被更多的職工接受,在開創增收致富路上越走越寬。
文圖:馬萬寶
編輯:劉桂岑 責編:馮 斌
審核:錢素玲 監審:杜新民
終審:dsyales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