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紅”盡染塔河畔 用愛溫暖一座城 ——師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綜述
雷鋒精神、志愿精神廣泛傳揚
成為市民群眾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建章立制 常態長效
自2014年7月起,一師阿拉爾市先后成立志愿服務協會,各級志愿服務大隊、中隊、小隊和民間組織胡楊救援隊等志愿服務隊,發動干部職工群眾深入街道社區、居民小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師市先后制定印發《關于開展“全民參與 共建共享”志愿服務日活動的通知》《關于推進阿拉爾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志愿服務日活動網格化運行工作的通知》等多項制度化文件,每年組織召開全市志愿服務工作推進會,全民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逐步確立,為志愿服務規范化、科學化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截至目前,師市實名注冊志愿服務組織330多個,注冊志愿者已經突破3萬余人,參與志愿服務累計30萬人次。
隨著師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整合了現有基層公共資源,建立起師、團(鎮、鄉、街道)、連(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體系,分類分層分眾開展扎實有效的文明實踐活動,打通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師市轄區內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60個。師市共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12500余人。
志愿服務覆蓋面不斷拓展,社會各界參與度得到提升,越來越多的市民自覺自愿加入志愿服務行列。
引領示范 打響品牌
高考期間,有“綠絲帶”車隊耐心等待;大型活動中,有志愿者的微笑引路;大街小巷里,有黨團員志愿服務隊在進行衛生清掃、文明交通引導和發放《給市民朋友的一封信》《關于開展防范疫情傳播 提高文明素養 愛國衛生運動的倡議書》等創城知識宣傳……
今年,師市在深化宣傳引領、滋養文明風尚、打造活動品牌、拓展志愿服務、便民利民惠民等方面,定措施、抓載體、求創新、建機制。把每周六定為“志愿者服務日”,每到周六的清晨,師市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小區居民自帶勞動工具,深入團鎮、街道社區、開發區,積極參加清理衛生死角、清除“牛皮癬”、拆除亂搭亂建、文明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
師市黨委書記、政委盧躍東在檢查指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時強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居環境,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創城’紅利,營造全民參與、全民受益的‘創城’氛圍。”
師市黨委副書記、副師長李斌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居民住宅區、公共區域等與志愿者一起參與到志愿服務日活動中,帶頭為全師市志愿服務工作做表率,形成了上下聯動、全員參與志愿服務的新格局。在師市各級領導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引領帶動下,市民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熱情不斷激發,志愿服務隊伍的整體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也得到明顯提高。
多管齊下 共創佳績
近年來,師市不斷加強培育志愿文化,注重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形成有利于弘揚志愿精神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通過“道德模范”評選,將志愿服務作為市民教育的重要環節,賦予志愿服務以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培育了全社會的志愿服務文化自覺。各級志愿者在服務民生需求、社會服務、國家方針、大型文藝活動保障等各方面保駕護航,成為志愿服務的典型示范和引領,涌現出了一批道德模范先進人物。近日,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尤良英還被中宣部授予“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的新典型。
自2018年以來,師市陸續開展了為期30天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環境綜合整治“冬日1號”全民大行動,“車輛禮讓行人 提升城市文明度”“小手拉大手”“學雷鋒紀念日”等活動,在元旦、春節等重大節假日開展大型文藝匯演活動,吸納社會各界志愿者2000余人次開展維護秩序、引導路線、文明引導等;各級志愿服務隊集中對城區小區、物業、商業圈開展愛國衛生和“向陋習宣戰 為文明點贊”行動。為師市營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將志愿服務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據不完全統計,師市平均每周六開展4項23類志愿服務活動;發放“創城”宣傳單(冊)9000余份、問卷調查6000余份;圍繞文明交通勸導活動,配合交警隊在主要交通路口教育引導市民群眾1000余人次;圍繞環境衛生整治,清理居民小區垃圾、雜物80余噸,擦拭清潔樓梯60多個單元,平整路面約17000平方米,整治飛線充電100余處;圍繞市容市貌提升,勸導亂停亂放100余次,清理“僵尸車”600余輛,清除“牛皮癬”小廣告4000余處。
如今,志愿者已是這座城市里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大家用行動傳遞著真情,用奉獻書寫著大愛,用雙手傳播時代正能量,正如春風拂面,用愛溫暖一座城。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