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端午 | 品味端午習俗 傳承傳統文化
端午安康
端午將至,粽葉飄香。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天,人們常常賽龍舟、吃粽子、戴香囊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在開封街頭及各大商場,粽子的熱賣讓人們感受到漸濃的節日氣氛。那么,端午節從何而來?有哪些習俗?開封又是怎樣傳承弘揚端午文化的呢?
端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傳承中,中華傳統節日影響深遠,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富的精神、物質財富。
端午節作為我國重要節日之一,有很多習俗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端”有開始、開頭之意,“端五”即為“初五”。按照歷法,五月剛好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漸漸演變成“端午”。又因“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對于端午節的起源,民間主要有四種說法,分別是祭祀屈原說、紀念曹娥說、紀念伍子胥說和越王勾踐操練水軍說。其中,祭祀屈原說流傳最廣。
端午節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對講究順應天時的古人而言,端午節具有非常現實的生活意義和實用意義,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生命的尊重。農歷五月,蚊蠅繁殖,毒蟲出沒,百病滋生,對醫療條件極差的古人而言,正是極易染病的時節,端午節習俗應運而生。漢代民俗著作《風俗通》中記載,五月初五,人們把青、赤、黃、白、黑等五彩絲線合成細索,系于臂上,稱為“長命縷”或“五色縷”。彭恒禮說,端午節的習俗除了有賽龍舟、吃粽子外,還有采集草藥避毒、喝菖蒲酒和雄黃酒、采百草煮湯洗藥浴、射柳、打馬球等。
終審: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