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兵團“長”啥樣 ——《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兵團建設的實施意見》解讀
作者:兵團日報
工作人員在阿拉爾市如意湖打撈水草(資料圖片)。一師阿拉爾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強化河湖環境整治,讓水更清、湖更美。 官躍志 倪玲 攝
在七師一二八團居民區一株胡楊上,啄木鳥為雛鳥喂食(資料圖片)。近年來,一二八團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在團場繁衍生息的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張西安 攝
航拍的八師一五○團人工林(資料圖片)。一五○團通過大規模人工造林和封沙育林,將綠洲向沙漠腹地推進60多公里,創造了“沙海半島”的人間奇跡,成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 兵團林業和草原局 提供
在六師五家渠市青格達湖自然保護區, 游客乘坐小火車觀賞荷花(資料圖片)。毗鄰烏魯木齊市、被譽為“首府之腎”的青格達湖自然保護區,擁有1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0平方公里濕地,是多種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通過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不斷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綠水青山釋放的生態紅利惠及廣大職工群眾。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華北 攝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部署要求,兵團黨委、兵團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兵團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聚焦目標路徑、重點任務、關鍵環節,進一步推進美麗兵團建設。
如何打造天藍、地綠、水秀、景美的美麗兵團?如何以美麗兵團建設賦能兵團高質量發展?如何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日前,兵團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付愛琴接受本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對《實施意見》進行解讀。
“碳”路美好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到守牢美麗兵團建設安全底線、打造美麗兵團建設示范樣板、開展美麗兵團建設全民行動、健全美麗兵團建設保障體系,《實施意見》提出了7個方面31條重點任務。付愛琴認為,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實施意見》明確,兵團將從4個方面持續發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深入實施兵團主體功能區戰略,形成“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全面提升嵌入式戰略支撐能力;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執法監管和保護修復,確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完善兵團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深化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的應用,為兵團高質量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到2035年,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實施兵團2030年前碳達峰十大行動,開展多層次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踐;積極參與全國碳交易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有序組織自愿減排交易項目開發和儲備工作;深化一師阿拉爾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工業、能源、交通運輸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強綠色科技創新,增強美麗兵團建設的內生動力、創新活力。
全面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謀劃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堅持“四水四定”,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南疆節水、新時代“坎兒井”等工程,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和非常規水資源配置利用,促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加強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促進廢舊風機葉片、光伏組件、動力電池、快遞包裝等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快建設石河子市廢舊物資循環體系示范城市。到2035年,能源和水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家同類地區先進水平。
逐“綠”而行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讓職工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為職工群眾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既是讓職工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題中應有之義。
付愛琴表示,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體、潔凈的土壤,既是群眾關切、社會關注,又是發展之基、治污之要。《實施意見》明確了污染防治攻堅思路:在“持續”和“深入”上下更大功夫,全力以赴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兵團將以天山北坡“烏—昌—石”區域師市為“主戰場”,兵地同防共治,以秋冬季細顆粒物污染控制、夏季臭氧污染控制、全年柴油貨車治理為主線,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強化重點污染企業“一企一策”深度治理,繼續推進散煤、燃煤鍋爐和工業爐窯治理。到2027年,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達到國家標準。到2035年,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進一步下降。
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推進塔里木河、伊犁河、博斯騰湖、青格達湖等重點河流湖泊保護治理,建立健全水功能區劃和管理制度,鞏固蘑菇湖水庫消理成果,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扎實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完成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完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27年,兵團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2.6%,美麗河湖建成率不斷提高。到2035年,“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實施意見》明確,兵團將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強化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持續推進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蓋;全面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測。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8%,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國控點位Ⅰ—Ⅳ類水體比例達到國家要求,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
“無廢城市”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城市能級、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付愛琴介紹說,《實施意見》提出,積極探索“無廢城市”建設,持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推動建筑垃圾、醫療廢物、廢鋼、廢紙等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提高冶煉廢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大宗固廢規模化、高值化利用水平,逐步推動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國家要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向“美”而行
持續厚植兵團生態底色
成立之初,兵團就在風頭水尾、邊境一線植樹造林、抵御風沙。70年來,兵團人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創造了“綠進沙退”的人間奇跡,在祖國西北邊陲筑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截至2023年底,兵團擁有林地1605.9萬畝,森林面積達1430.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5.08%;草原總面積2982.1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1.57%。
付愛琴說,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折射出的是兵團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執著堅守。《實施意見》從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堅決守牢美麗兵團建設安全底線、統籌打造美麗兵團建設示范樣板、全面開展美麗兵團建設全民行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部署。
《實施意見》明確,兵團將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和行動計劃;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獵捕、采集、交易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普法宣傳和科普教育。
一直以來,兵團堅持兵地生態規劃建設“一張圖”,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積極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樣本,先后成功創建3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個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典型引領推進美麗兵團建設。
《實施意見》提出,立足兵地共同構建的“三屏兩環”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生態廊道保護和建設,推進環塔里木盆地防沙治沙“三道屏障”建設;整合優化各類自然保護地,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統一監管,逐步建立具有兵團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兵團面積比例保持在1.8%,生態系統格局穩定,生態功能持續提升。
持續提升兵團城市建設品質,城鎮新建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扎實做好團鎮生態修復,建設生態和諧、宜居宜業的美麗團鎮;統籌推動連隊生態振興和人居環境整治,到2027年,和美連隊整團建成比例達到40%。《實施意見》提出的一系列舉措,為建設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兵團指明了前進方向。
向“綠”而興
以生態之優促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圍繞“雙碳”目標,兵團積極發揮綠色能源優勢,以綠色低碳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截至2023年底,兵團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2家、綠色工業園區2個。2023年,兵團“綠色工廠”實現產值932億元,占兵團規模以上制造業總產值的38.9%,經濟社會發展的“含綠量”與“含金量”持續增長。
“70年來,兵團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踐行者,更是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兵團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引領,交出生態環境保護亮眼‘成績單’。”付愛琴表示,《實施意見》緊扣兵團實際,圍繞健全美麗兵團建設保障體系進一步作出部署。
《實施意見》從強化制度完善和保障、強化政策激勵與支持、強化科技創新及應用、強化數智賦能與協同、強化重點項目謀劃和實施、強化兵地一體同防共治、參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等7個方面進行全面部署,為兵團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生態保障。
與此同時,《實施意見》從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方責任、營造宣傳氛圍、開展考核評估等4個方面,對美麗兵團建設任務進行分解落實,明確了政府責任、行業部門職責和兵地協同分工。
付愛琴表示,《實施意見》是美麗兵團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今后,兵團生態環境系統將全力抓好落實,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