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中國的綠色發展自信
生物多樣性,中國的綠色發展自信
“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并發表主旨講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有關生態文明的中國話語,回響在領導人峰會上。
“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本次峰會的主題,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吨袊纳锒鄻有员Wo》白皮書指出,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我們看到,中國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成就,其影響范圍早已不局限專業領域,而是屢屢成為普通中國人熱議的話題: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連降兩級到近危,這樣的好消息都在朋友圈里刷過屏;中國人工造林11.8億畝,是全世界人工造林最多的國家,中國42%新增綠化來自人工造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全面禁漁,中國人拿出了保護“母親河”的超級決心;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等多項指標保持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清潔發電體系……
可以說,中國在踐行生態文明,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方面,向世界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拿出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在很多綠色發展跑道上已經“低調”地處于領跑位置,這是中國人應該有的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自信,也是中國代表全人類探索一條發展中國家能實踐的環境友好型高速發展道路,這是歷史悠久的民族正在經歷綠色的復興。
習主席在峰會上說:“前段時間,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敝袊鴮⑹冀K做萬物和諧美麗家園的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過程中發揮中國擔當、中國智慧、中國行動。這是中國人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寫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篇。
從昆明的“大象回家”到東北虎“完達山1號”被成功救護并放歸森林,將中國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寫得如此生動;風電全球第一,光伏全球第一,人工造林全球第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這些“大手筆”將中國綠色發展的藍圖和實力向世界展現。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中國生物多樣性的成就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