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底色 逐“綠”前行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第一師阿拉爾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多措并舉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今年10月,第一師阿拉爾市獲評國家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近日,在十一團花橋鎮二連,職工們正在補植補種條田林。據了解,連隊每年都會在春秋時節開展植樹活動,今年共補植補造各類林木4000多棵,主要有胡楊、沙棗、紅柳等。二連黨支部書記、指導員何潮平說:“人家說‘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前人栽的樹對現在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前是黃沙漫天,現在是一片藍天。所以我們現在種的樹可能在10年后、20年后,給我們的下一代會留下一片綠水青山。”
十一團花橋鎮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為打造宜居生活環境,筑起綠色屏障,團場多年來持之以恒植綠、護綠,通過加強天然荒漠林封育管護,規模化種植人工防護林等,構建了由團場外圍向內部依次分布的荒漠林、防風固沙基干林、道路林和農田防護林以及居住區綠化林的四級生態安全屏障。目前,該鎮林草植被面積達23.5萬畝,林網化達90%,植被覆蓋率33.8%,將綠洲向塔克拉瑪干沙漠推進了20公里。隨著環境越來越好,團鎮利用臨近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沙漠旅游業,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這里旅游,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來自成都的游客沈仙妮說:“這是我第一次來沙漠,覺得挺新鮮的。在去團場的路上,看到大片的防風林,團場的綠化也很不錯,天氣非常好,完全不像沙漠邊緣上的城鎮。”
除了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第一師阿拉爾市還在水資源保護上持續發力。塔河源水域位于十六團新開嶺鎮十六連境內,由和田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三條河流交匯形成。近年來,十六團新開嶺鎮不斷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水污染,持續改善水生態。豐沛的水資源也帶動了當地水產養殖業的興起。晏立純于2017年來到十六團新開嶺鎮十三連養殖小龍蝦,他與當地職工一起創立了阿拉爾市宏勝蝦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小龍蝦養殖規模達200畝,每年利潤達80萬元。阿拉爾市宏勝蝦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晏立純說:“塔河源水資源豐富,這幾年,團場不斷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水的質量越來越好,這對我們養殖有很大的幫助。”
城鎮環境空氣質量良好、水環境質量達標、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通過一項項舉措,師市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正悄然成為師市的一張“綠色名片”。
目前,第一師阿拉爾市有林地面積231萬畝,草地面積85.1萬畝,林草覆蓋率達31.2%。塔里木河師市流域范圍內入口和出口水質多年來保持地表水Ⅲ類水質。師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國鵬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著水、氣、土以及綠色食品、綠色化工、服裝印染,通過高質量的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的經濟發展,讓生態效益真正轉換為經濟效益。”
來源 / 阿拉爾發布